实践导向

实践导向

如何才能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培育意蕴深厚的校园文化,核心在于“文化育人”。要使学校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而非“考试机器”、“升学基地”,使校园文化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

校长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校园文化建设做出全局性的战略布局,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校长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建设学校精神文化,努力塑造高尚的人格,注重师生情感的熏陶、意志的磨炼,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健康的人生哲学、乐观的态度,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

学校师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脱离了师生,校园文化就失去了生命与活力。因此,校长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师生的共同行动,变被动接受、传播知识为主动发现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校长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起着导向作用和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比直接的说教更具有感染力。良好的教师形象对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有助于使学生产生价值认同感,继而自觉地去学习和仿效。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层面和基础,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润物无声的作用。校长要遵循高品位原则,不断净化、美化、绿化校园环境,使校园环境布局合理、如诗如画,具有高雅的艺术品位,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营造学生发展的最佳空间,提升环境的育人功能。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开展以育人为宗旨的多样化、高品位的文化活动:①思想性活动,如周一的升旗仪式;②娱乐性活动,举办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歌咏比赛、观影及美术作品展览等;③竞赛性活动,开展各类球赛、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等。学校以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发挥想象,开拓思维,激发潜能。把这些潜能开发出来,应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的张扬与渗透,来陶冶师生情操,将那些迷恋网吧、电子游戏室的学生吸引过来。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组织学生到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中去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唤起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建设既是校长的重要责任,也是衡量一位校长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尺。因此,作为校长,要把建设校园文化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校长要发挥“主角”作用,准确提炼出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人文精神、规章制度,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学识水平、敬业精神等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努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使其深入全校师生心中。只有这样,才能把学校办成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