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
办学理念的确立,是校长解放思想,使自己富有特色的教育观点、教育思路、教育风格逐步成熟的过程。学校的办学理念不是靠贴标签、做广告、媒体炒作形成的,而是校长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炼形成的,是在学校的日常管理、育人目标、课程内容、师资队伍、学校环境等诸多方面综合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并带有开创性的个性风貌。那么,如何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呢?
首先,要认真分析利用学校的地域优势。要深入了解学校所处位置的自然人文环境、社区资源、社会资源、掌握生源以及家庭的社会来源、知识结构等,通过对学校教育环境的分析,了解学生家长的品位,以及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另外,还需要了解区域教育系统的实际情况,明确掌握学校在本教育系统中的价值定位,明晰学校与兄弟学校相比较的独特性。
其次,要充分挖掘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必须找准学校的内在精神和文化定位,了解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最为教职工、学生、学生家长、社会所认可的核心能量,细致揣摩最能引发学校大家庭每一位成员情感的共鸣之处和大家最期待的发展方向以及最能代表学校整体精神风貌之处。
第三,要不断调整与优化学校的办学理念。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包括教育制度的变迁、社会环境的变化、学校师资的调整与课程体制的变革,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的变化也就不可避免。作为校长,既要继承和弘扬学校的一贯优秀传统,又要不断创新提炼,寻找新的机遇与挑战,着眼于学校未来发展的延续性和可持续性。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与优化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才能使学校在教育品位的楼梯上拾阶而上。
第四,要深入挖掘提炼校长的个性优势。陶行知先生说:“要评价一所学校,先要评价这所学校的校长。”校长个人的个性优势、管理风格、人格魅力都会对学校的办学定位、战略规划、办学理念和特色产生影响。这就需要校长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实践、反思、再实践。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校长的办学思想必须得到学校领导层的充分认可,并在学校管理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做到有具体的规划、有职责分明的管理网络,渗透于学校的整体工作之中,使之成为全体师生自觉参与、共同追求的办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