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案例

名校案例

学生享受幸福教育教师享受教育幸福

——安徽省濉溪县任集中心学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纪实

为管好用好县里打造的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坚持“改革强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秉承“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育人思想,关爱、尊重、呵护每一名学生的幸福成长,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成为市、县教育的高地。

建设“开放、自主、合适”的学校文化

学校领导班子认为,管好用好全新的学校,就要有一种学校文化来引领,就要依靠文化自觉来支撑。据陶恒彦校长讲,“自主开放、创新发展”是学校已经形成的办学特色。但随着办学条件的全面改善,学校审时度势地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营造“开放、自主、合适”的学校文化,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确立了方向。这种学校文化概括起来讲,就是以“站稳升学教育的立足点,占领竞争教育的制高点,凸显新时代特色教育的亮点,打造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闪光点”为总体目标,以创办特色学校为着力点,凝心聚力促发展,构建学校文化体系(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环境文化),全面打造任集中心校的教育品牌。

构建“高效、特色、创新”的教育模式

“抓质量就必须从课堂抓起。问题出现在哪儿,质量就必须跟进到哪里。”这是任集中心学校全体教师始终遵循的教学观和育人观。走访中,濉溪县教育部门的领导认为,任集中心学校是偏远农村学校的一个缩影。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校长,要想做好农村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办出令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的教育。教师必须做到:“功夫花在备课上,精力用在训练上,时间夯在课堂上,智慧投在导学上,身心放在育人上。”

该校的做法是:开足开齐各门课程,向45分钟要质量;实施教学工作竞争考核与过程管理,强化教学环节的实效与高效;认真落实“第二课堂”,建立社团、成立管委会,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瞄准中等生和差生、优秀生和尖子生,创建“35+10”课堂教学模式。任集中心学校通过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打造“专业、教研、发展”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任集中心学校教学特色的形成,有赖于一批“守得住、干劲足、能力强、讲奉献”的教师群体。近年来,该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打造一支“思想超前、课堂领先、科研带头”的名师队伍,他们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任集中心学校变革发展机制,助推教师成长;变革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联盟,组建了年级管理委员会、校务执勤管理、学校名师委员会、有效班级管理培训委员会、学生学习有效管理等组织,学校领导班子自觉带头做表率,做教育教学的掌门人和领军人,全体教师争先恐后地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共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该校还分期分批,有针对性地让教师走出去,借他山之石来增长自己的见识。近年来,通过国家、省、市、县课题引领,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发展。

重构“多样、立体、选择”的课程体系

任集中心学校在抓科研、抓课改、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思想引领下,还将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提升办学水准的重要课题加以研究,取得显著的成效。这所学校重构“多样、立体、选择”的课程新体系,主要是新课程实施后,国家赋予学校很大的课程空间,尤其是在应试教育还比较浓烈的今天,学生不能享受本有的教育乐趣,蓬勃向上的青春气息受到了压抑。任集中心学校为解决这个问题,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建设了丰富多样的课程,让学生的生活更富有情态、更加充满活力。具体表现在: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二是校本课程多样化;三是自主学习立体化。

营造“和谐、民主、向上”的育人氛围

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是形成学校合力和特色建设的保障。多年来,任集中心学校以“为学生的一生幸福与发展奠基”为核心理念,形成了德育评价体系和各学科教学的评价标准。

走进该校,“美丽”已融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自行车摆成一道风景,足见师生的劳动之美;把班级布置得井然有序,彰显了师生的智慧之美;把校园建设成皖北一流,又凸显学校之美;就连每年的学生军训都要训出精气神,磨炼坚强的意志品德……任集中心学校孩子们的出色表现,绝非偶然,也非刻意。这是在幸福的教育中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生的升华、对品德的再现、对学校的感恩。当人的生命受到冲击的一刹那,一个孩子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传递的是一种魂魄、一种责任、一种精神、一种自觉,更是一种完美的教育……

也许,这就是对安徽省濉溪县任集中心学校“让学生享受幸福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的最好诠释……

(刘疆 又萌 凌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