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

实践导向

平安校园创建是以学校为主体、以服务师生为宗旨,紧密结合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实际,加强学校管理,建立学校和谐建设与管理的机制。其工作目标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切实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11]

平安校园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要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首先,加强安全领导,提高学校落实安全责任的水平。学校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把安全稳定管理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范畴,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指导、协调、督促校园安全工作。学校要制定管理细则,各处室负责人和班主任与校领导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建立由党政领导、全体师生广泛参与和支持的安全工作体系,落实校园安全防范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校园安全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要高度关注安全工作,参与安全检查。学校要强化岗位责任制,细化每个岗位的安全职责,责任到人。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抓,切实担负起责任。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能力。

其次,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学校安全工作规范水平。学校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做到制度上墙、入脑、入心。重点完善学校门卫制度、学校治安制度、学校消防制度、校内安全定期隐患排查和报告制度、教学安全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及安全应急机制建设,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并从制度上保证安全保卫经费的落实。学校通过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健全工作机制,逐步规范安全工作程序,提高对突发性、群众性事件的处置能力。制度制定后,学校要及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让教职工熟悉制度的内容及相关安全职责,认识到安全工作无小事,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学校在安全工作检查中,要奖优罚劣,增强教职工执行安全制度的自觉性。

再次,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学校危机管理的水平。学校要加大对校园安全设施的财力投入,保证学校符合基本办学标准。既要对不符合标准和要求的设备设施进行维修,定期对学校安全技防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又要加大对学校安全工作的人力、物力投入。校长要保证学校围墙、校舍、教学设施、活动场地、生活设施、教学用具和饮用水源等办学条件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不断完善校园防控系统,为打造平安校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学校做到校园内无照明盲点,无视频监控盲区,监控室内可以看见全校的监控目标,在重点部位安装报警、视频监控设施,如在校园围墙安装红外线报警系统。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以“校园110”指挥中心为枢纽,集人防、物防和技防于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全体师生要积极投入平安校园建设活动,做到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阵地,举办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征文、知识竞赛、征集安全知识短信等活动,以及召开主题班会、晨会、家长会等形式,大力开展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