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
学校的发展是面对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协调好这些环境就可以有力地推动学校发展。学校是适应于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又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挥着自己的特殊功能。学校要生存,必须认真研究外部环境;学校谋发展,必须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争取政策支持,协调学校和社会的发展
在我国,政策对学校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学校是在既定的政策环境中运行的,政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决定了学校发展的方向和优劣。好的政策,学校就有很大的突破和跨越。校长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传递学校发展的信息,让领导看到自己学校的发展特色,分享学校发展的快乐,请领导现场指导工作,提出工作思路,预设学校发展的成绩,争取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利于学校的良性发展。
二、协调社会关系,沟通社区共谋发展
要办好一所学校,除了当地政府的扶持,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帮助。这就要求学校校长懂得经营策略,成为社会活动家,加强学习,多查资料,多交朋友,及时沟通,及时获得新信息,从校园里走向社会,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开门办教育是学校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学校要接纳社会上的各种变化,要适应社会上的各种人和事,不可小瞧卫生医疗、物价审计、新闻媒体、地方名流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学校主动积极地面对各种现象和各种人物,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做到避害趋利,创造一个有利于学校工作发展的外部环境。
三、加强家校联系,共创和谐发展之路
学校和家庭有共同的期许、共同的心愿,但却往往有很大的行动偏差。家校之间的矛盾是近年来常见的问题,也往往阻碍着学校的发展。学生家长的素质往往良莠不齐,很多家长由于知识水平、认知水平、人生观、价值观的局限,很难跟学校保持一致,成为学校学生发展的羁绊。作为学校,就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对待这个现象。学校不但要教育学生,还要教育家长,在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激烈的、野蛮的方式。可以用“小手牵大手”之类的方法,用家访、家长学校、家庭委员会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教育家长,让家长教育家长效果更好。还可以向家长推荐教育方面的读物,让家长自觉地接受教育,愉悦地改正缺点,自然地跟学校在同一轨道。
四、提高学校声誉,塑造名校效应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十分强烈,家长对名校名师的要求十分迫切。学校应当内练内功、外塑形象,提高学校在社会,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让家长、社会对学校有信任感,让学生对学校有幸福感、归属感。良好的学校形象和品牌效应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可以更好地拓展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也就能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为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和谐发展开辟阳光大路。
【注释】
[1]更立时代潮头,再铸杏坛辉煌[N].中国教育报,2012-12-15,有删减.
[2]宏火,李力.做快乐的教育,育优质的学生[N].中国教育报,2012-12-06,有删改.
[3]赵志军,张树广.论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J].教育探索,2006(9).
[4]汪羊城.谈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N].甘肃日报.2012-03-02.http://news.163.com/12/0302/10/7RJ7SHIG00014AED.html.
[5]赵中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6]石克平.浅谈中小学校一展社团活动的必要性[a].好研网,[2012-05-09]http://res.hersp.com/content/1643524.
[7]张志遥.学校管理需以人为本[OL].新浪博客“中学校长之家”.[2010-03-24].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b3673a0100huu2.html
[8]汪中求.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9]程晋升.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OL].“凤凰城中英学校网”.http://www.bgyfhc.net/itcenter/xzzl/bgzl/gzjh09101.jsp.
[10]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校长[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1]李永生.学校效能建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12]周峰.创建优质学校理论探索与行动策略[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