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案例

名校案例

嘉兴一中实验学校社团文化丰富多彩

每年春夏之交时,嘉兴一中实验学校的师生们总能收到红雨文学社精心送出的礼物——满载爱与诗情的校刊《红雨》,这是一届又一届红雨文学社全体师生心血的结晶,至今已经第九年了。

说来“红雨”二字,来源于“听红船击水,看烟雨蒙蒙”。首都师大著名教授吴思敬曾为文学社题词:“在青少年心灵中撒播诗的种子。”九年来,一届又一届一中实验的学子,加入红雨文学社这个大家庭。

用社员的话来说,每年春暖花开时节,“红雨”文学社都要组织社员外出采风。这不只是普通的游山玩水,而是一次可以拓展视野、陶冶情性的文化之旅,寻名家足迹,览秀美山河,开拓人文视野,荡涤青春胸怀。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江南的地方文化资源,如江南的小桥流水、地方的名人民俗,细心探究起来,每一个都包涵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

曾喜获“全国百佳校园文学社”的红雨文学社是嘉兴一中实验学校近30个社团之一。社团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重要平台。

我校的学生社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社团涉及面广

学生社团在学校一直都受到强力支持和推广。目前,共有学生社团近30个,社团活动指向的领域涉及面也很广,如爱心社、绿色电声乐队、红雨电视台、广播站、史学社、轮滑队、话剧社、街舞社、辩论社、动漫社、集邮社、瑜伽队、车模航模社、科技探索社等,形式多样、名目繁多,涉及体育艺术、音乐等多个领域,有的社团甚至使老师们惊呼“想也想不到”。种类繁多的社团使每一位有特长的学生都能在校园里找到自己的“家”,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施展自己的才能,学习之余,有所思、有所为。

“丰富的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鼓励使这种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社团局面得已形成。

丰富校园文化

每年的读书节,红雨文学社总是先行一步,推荐好书、领衔诗会、分享心得,忙得不亦乐乎,用他们对文学的热爱感动自己、感动同伴,读书节的舞台总是那样安静地热闹,静静地绽放。

在学校各种大型文艺活动上,总是少不了绿色电声乐队的影子,他们是带领全体师生进入艺术的窗口,无论是劲歌热舞,还是低吟浅唱,总能引起高分贝的尖叫和热烈的掌声,每一首歌曲都被他们改编成“绿色电声乐队”牌,演绎他们的领悟和风格,风靡全校,甚至全市学生。

红雨电视台和广播站作为学校的“官方媒体”,充当学生的“喉舌”,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每月的主题教育活动,总有来自他们“单位”的记者,进行采访、撰稿、播音、主持、摄影。他们玩得有声有色、有影有像,一张张报纸、一期期节目都是他们努力的见证。

爱心社的社员们平常收集废弃的饮料瓶、纸箱,攒到一定的数量就被他们换成钱,不,应该说,是换成爱心,交给学校的爱心基金,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车模航模社、科技探索社的创新精神领跑科技节和各类车模航模赛,瑜伽社、话剧社……在自己的领域里探索、进步,社团对丰富学校校园文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一个个跳跃舞动的身影、一台台精彩纷呈的节目,展现出年轻一代的青春活力。

社团培养能力

学生社团就像一个小社会,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社团活动中,学生增长了专业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更好地学会了处理较为复杂的社会日常事务,交流、合作等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社团活动也为同学们进一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塑造社会形象铺设了一座桥梁。如爱心社、爱心志愿者等,在一次次的募集与捐助中,学生的责任意识一步步加强。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对社会的了解,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社团帮助学生在一次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从课堂里跳出来,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感受自然。

学生社团恰似一束鲜花,洋溢着校园文化的高洁芬芳;它又似一叶小舟,承载着学生开拓进取的智慧力量;它还似一份考卷,实实在在地检阅着同学们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嘉兴一中实验学校学生社团借助实践教育机制张扬个性、交流兴趣、砥砺品格,提高组织、策划、交流、合作等适应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学生交流兴趣、张扬个性、提高素质提供了一个综合性发展平台。

(选自:http://www.jiaxing.gov.cn/art/2012/5/29/art_1341_106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