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阐述
“与时俱进”并不是固有成语,规范提出“与时俱进”是在近代。蔡元培先生最早使用“与时俱进”。他撰写《中国伦理学史》([29]910年4月)时,针对清末中国思想文化界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局面,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明确指出:“故西洋学说则与时俱进。”1他把散见于中国古书中的“与时偕行”、“与时俱化”、“与时俱新”等激励人的说法概括综合为“与时俱进”。
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校作为传播人类知识的主阵地,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办好与时俱进的义务教育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有了与时俱进的校长,才有与时俱进的学校;有了与时俱进的学校,社会才得以持续发展。所以,校长的思想观念、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校的全局、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明确要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要“与时俱进,及时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要让自身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的立足点是实践。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与时俱进最终都是通过学校的与时俱进来实现的。在办学过程中,校长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崭新的时代内容,使学校的办学理念永葆先进性和科学性。因此,注重实践、尊重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做与时俱进的校长,办与时俱进的学校。
与时俱进的关键是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实践、创造新经验、形成新观念,从而使办与时俱进的学校成为可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其实,创新也是一所学校进步的灵魂。校长应该解放思想,激发办学主体的创新精神;放眼世界,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但是,我们在追求改革创新时,不能把传统办学理念全盘否定,而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这样做,既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又保持自己的发展特色。所以,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需要告别过去不合时宜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要用全新的思维、理念和大胆的改革创新精神武装自己。
与时俱进,还在于坚持不懈地学习。与时俱进的校长首先要学会学习。校长需要不断掌握应对各种问题与任务而必须具备的各种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校长要不断地吸取营养,在读中求新、在读中求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视野更开阔、认识更明确、眼光更深远、思维更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