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阐述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实施要求(四)强调:“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要将本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学校管理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校长培训和自主研修,不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努力成为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专家。”
当代的校长不同于过去的校长,他们处在改革的新时代,改革意味着风险,成功的校长要有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要有一种创新的精神,敢想前人没有想过的事、敢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
校长的进取心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不断创新,不满足学校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二是积极向上,不满足自己已有的领导水平和自身素质。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了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领导的素质是校长领导行为的基石,是领导艺术的源泉,是领导威信的条件,也是取得成功的保证。正因为此,校长们应把提高自己的领导知识和能力素质作为第一位的事,利用一切机会听课进修、看书读报、参观取经,勤奋学习,不断探究,不断重塑自我。紧跟时代步伐,把学校的办学放在宽广的时代背景中,较好地把握教育及其发展的趋势和学校工作的客观规律,站在时代的前沿来思考办学的理念与实践。
校长办学不是孤军奋战,成功的校长追求的是充分发挥主客体的互动性。校长应以其高尚的品德、丰富的学识、精明的才能、民主的作风、顽强的意志、机敏的判断,凝聚成校长角色的特有魅力,对全校师生产生强烈的个性吸引力,就像磁场一样把大家吸引在自己周围,运用情感的力量,使学校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从而共同为实现校长确立的办学目标进行有效的实践和创造性的劳动。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有成功的校长,有平庸的校长,有失败的校长。一些校长之所以成功,是和他们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注重工作的创造性分不开的。他们具有哲学的洞察力和科学的理论思维,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把握社会的主流方向,能紧紧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找准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对学校文化进行科学的保持和改造,围绕学校的正确定位和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学校的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思想的领导是校长最重要、最有力的领导手段。一个好的校长不是用权威压人,也不是用行政手段管人,而是用思想的魅力去感召人、凝聚人,鼓励、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成功管理特色。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应主动参加校长培训和自主研修,不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努力成为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