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案例
搭乘数字化翅膀 建设现代化校园[30]
始建于1965年的北京市丰台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已经拥有58年的办学历史。在这将近一个甲子的时光中,丰师附小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近年来,在“实干型”校长田昆升的带领下,丰师附小将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带入课堂之中,将信息化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让学校的每一位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学校,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平台,也让丰师附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
iPad进课堂 让学生爱上学习
在很多成年人眼中,iPad不过是一部炙手可热的娱乐设备,除了玩游戏、看电影之外,很多人不知道iPad还能做些什么。然而,在丰师附小的校园中,一部小小的iPad却运用于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丰师附小有两个年级的650名学生同时使用iPad进行数字化学习。课堂上,师生人手一台iPad平板电脑。iPad作为一个学习终端,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设备上可以直接书写汉字、英文。最具特点的是学生在这个终端上可以做数学题,进行数学竖式的计算。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如音乐、美术、品社、科学、劳技等教材内容方面,为学生的学习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具有革命性的变化。学生能够通过它在音乐课上自己谱曲、能够将iPad当作画板描绘五彩斑斓的世界……每个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这一平台将自己的所学、所想展示出来,iPad的引入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被后台所记录,导出数据可以科学地描述学生学习的轨迹,为教师教学、家长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巩固新知,提供了科学的参数。这种智慧的数字化课堂把学情发生过程直接呈现在教师面前。这是过去所有的教育技术手段都不能替代的,因为它是媒体技术的集合产品,它能够使数字化课堂智慧化。iPad作为教学媒体,使其能够解决以教师教学为主体的课堂结构、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课堂结构、以师生互动为主要形式的双主体课堂结构的问题。这就为学校进行教学理论的研究、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提供了最好的设备载体。
建设数字校园文化 让学生爱上校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高速进展,视觉化思维日益成为现代学生把握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直观地思考所呈现图像的能力已成为一种关键技能。
在丰师附小的教学楼中,班级展板不再是静止的。学校为学生构建的智慧文化和进行的德育教育的媒介是通过30台多媒体投影和一套监控信号分配、投影控制模组的智控终端组成的。展板的内容可以随老师、学生的心意随时、随意变化,展示的内容也从静态转变为动态。
学校通过现代化设备及环境的打造,把育人思想变成可见的影像呈现在眼前,再将学生视觉看到的、感受到的转变为行为。由视像转化思维,最终形成行为,让学生在思维的成长中形成智慧。最终形成的行为、思维都是动态的,呈增长变化的。因此,要求设备不仅具有清晰的可视性,而且要求呈现效果具有即时性、及时性,同时立体、直观、真实的教育内容再现,通过虚拟学习、交流平台,在潜移默化的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育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现代化学生所需求的。
除了iPad在课堂中的广泛使用外,学校还将新媒体EZ-click(一种学生用以在课堂上进行知识学习的工具)带入课堂。学校多年的课题研究对该项技术有了较好的把握,并能够把该项技术用于常态的教育教学。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集体研究,形成统一方案。这是教师形成个性化设计、追求同构异法的蓝本。在课堂上,教师实施以目标为中心的结构反馈式教学,并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反馈数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EZ-click的应用,不仅让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弘扬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在校长田昆升看来,各种信息化设备都是一个平台、一种手段,是对教学的一种辅助。而对于一所学校而言,还是要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目标。学校主张以人为本,提出了“坚持继承与发展并存,文武双修,笃实日新的现代化教育”的办学理念。规范管理,科研兴校。
田昆升认为,教育具有前瞻性,教育应当是:“站在祖宗的肩膀上,用未来人和现代人的眼光教育我们今天的孩子。在人生最稚嫩最能够学习的时候教会他们学习,在犹豫和决策面前教会他们自信,在思维的处女地上帮他们承载我们民族的乃至世界的优秀文化,面对未来的挑战教会他们如何用现代化的理念去创造,让我们的孩子骨子里都盛满优质的素质。”这种先进的理念正在丰师附小这片沃土上不断实现着。
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丰师附小在传统文化教育上下了一番功夫,并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形成相辅相成之势,互相弥补和完善。校长田昆升主编了《丰师附小古诗文诵读教材》,积极推广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染熏陶孩子。每天早上,丰师附小每个年级每个班都诵读20分钟诗文,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变得彬彬有礼、温良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