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案例
文化引领 铸造校园之魂 课程改革 探索教学新路
——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创新改革纪实
校长冯云鹏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个人在这里都拥有希望。”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更应该是捧出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更应该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更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文化引领 铸造校园之魂
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的成功实施,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远东一中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冯云鹏校长的带领下,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深入的思考,取得了共识。从文化建设入手,提炼出学校的办学思想:让每个人在这里都拥有希望,以此指导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校训:修德启智。此外,还有校风、教风、学风、教师誓词和学生誓词。这些文化标志都是经过全校师生反复讨论才确定下来的,不是简单地拷贝或借鉴,而是深入挖掘学校的历史积淀,集中反映了全校师生共同的心声,集中反映了学校的实际和特点。在反复讨论的过程中,这些理念已深入师生的心田,为师生所接受。他们把这些文化标志固定在学校醒目位置,时刻昭示师生。与校园文化相配合的,还有各班的班级文化和文化展示板。
在物质文化和环境文化方面,他们集中全校教工的智慧,选买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几块文化石,栽植了两棵泰山塔松和四个竹园、两条四季常绿的小叶麦冬带,修剪了学校的树木,购买了各类季节花卉,建设了五个文化长廊,用风景山水画、书法、名人画像布置了教学环境。再伴以各种不断开展的有益活动,使学校成为师生真正的精神家园。师生举止文雅、奋发向上,整个校园显得十分和谐。
校园文化起到了凝聚人心、激发斗志、传承历史、推陈出新的作用,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文化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给予师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发了师生热爱学校、勤奋工作、发奋学习、弘扬正气、崇尚健康、追求高雅的情怀。现在的远东一中校园整洁美丽、环境幽雅,四季鲜花环绕、竹叶青翠,奇石苍松聚集灵秀,书香墨韵涤荡心胸。自然之美与人文内涵融为一体,令人脱俗、催人奋进。
课程改革 探索教学新路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如何实现既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三维”目标,还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已经成为摆在远东一中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的当务之急。
冯云鹏校长带领班子成员共同研究,审慎分析。他们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低效课堂甚至无效课堂,引导每位老师每节课起码达到有效的目标,进而为实现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于是,探索具有远东一中校本特色的有效课堂教学新模式,就成为他们坚定不移的选择。
为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新模式,学校派出领导、管理人员和教学一线的教师代表先后到山东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河北衡水中学、江苏洋思、文津和东庐中学、广州仲元中学、上海建平中学、南京师大附中、宁波效实中学、锡山高级中学等全国课改名校和老牌名校参观学习,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完善和修改,经过3年多的积累,于2011年秋季提出了“有效课堂教学新模式”。即:将课堂教学分为“自——精——合——练”四个部分,时间分配为2∶4∶1∶3:“自”即用20%左右的时间进行上节课知识巩固和本节课课前预习检测;“精”即用40%左右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精讲;“合”即用10%左右的时间进行学生小组合作研讨;“练”即用30%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当堂巩固练习。
这种教学模式以集体备课教研为保障,学校要求全校44个备课组每周保证一次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学校领导分工负责,包干到组,参加备课组活动,指导和检查备课组活动的落实,确保备课组的活动质量。
这种教学模式还以落实教学“三清”(日清、周清、月清)为支撑,确保师生教与学的有效性。
正是这一系列认真、严谨、科学的教学方法,才使该校自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新模式以来,不仅学生课业负担减轻,新课程改革也不断走向深入,教学质量也在连年攀升、屡创新高。
远东一中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是一个开拓创新的集体。在西安市实施“大学区管理制”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不等不靠,走出了自己的独创之路,为西安市“大学区管理制”工作推行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为破解西安市教育均衡难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段李擘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