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阐述
校长是学校的引领者,一校之长要让全校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就要以身作则、品德高尚、大公无私、爱校如家。作为一名校长,就要“热爱教育事业和学校管理工作,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肩起民族兴旺的重任,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校长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和学校管理工作。只有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中。这样的校长才会产生无限的热情和智慧去思考和规划学校未来,不断研究探索和实践;才会把教育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将个人的生命价值寄托于教育,在各种诱惑面前仍不为所动,坚守住教育这一方净土。
校长还要具有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温家宝同志曾说过:“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校长”不仅仅是一个职务,它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肩负着国家、民族、社会、家长、学生对你的信任。要成为一名好校长、优秀的校长,就必须肩负起这种神圣的责任。相信强烈的责任感能战胜一切,因为责任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激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潜能。这种潜能能够助你在教育事业中大有作为,走向成功。因此,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要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以高度的责任感,把自己的智慧和群体的智慧较好地结合起来,促进学校发展,对学生、家长负责,对祖国的未来负责。
除此之外,校长还应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使命即使者所奉的命令。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者,社会赋予其管理学校、规划学校未来、培养合格人才的使命。可以说,使命感是校长职业精神的灵魂,只有具备强烈使命感的校长,才能从内心深处召唤出工作的积极性。倘若丢掉了使命感,将会迷失工作的方向和意义。
未来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需要什么样的素养?我想,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是最重要的。这属于校长的精神层面,只有在精神层面立志于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作出贡献,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更大的作为。我国现在正需要这样一批具有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
中小学教育是国家发展基础的基础。校长肩负着国家的希望、社会的希望、人民的希望,这就更要热爱教育事业,才会对人民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才会把学校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当作自己的追求目标,视教育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以校为家、爱校如家,热爱校长岗位,勇于承担自己肩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乐于吃苦、乐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