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

实践导向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能力对于学校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当今我国基础教育基本普及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领导能力,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第一,要提高学校规划发展能力。学校规划发展是指一所学校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战略计划的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对学校未来3至5年内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发展途径。[22]一所学校的发展需要制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以保证学校稳步的发展方向。那么,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如何提高学校规划能力呢?首先,校长要广泛征求教职工、学生家长社区等多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共同确定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其次,开展调查研究,明确学校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列出学习规划基本框架。再次,草拟学校发展规划,提出学校发展目标。再次,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并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最后,监督与评估学校发展规划,不断完善行动方案。

第二,营造育人文化。学校文化已经成为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特征,是折射学校品质和风范的一面镜子。学校文化的本质在于用文化精神培育人。因此,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文化。具体说来,校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校长要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引领学校发展,营造学校育人文化;其次,校长要营造和谐的学校育人文化环境,既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又注重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再次,营造民主宽松自由的学校管理文化,为全校教职工及学生创建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学习环境;最后,以创新的教学文化促进学校育人文化的发展,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第三,领导课程教学。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教学领导上,校长对课程的领导能力是校长的核心领导力。因此,校长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自己对课程教学领导的能力。首先,校长要指导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其次,校长要提高整合课程资源与开发课程,实现课程校本化的能力,保障课程有效实施。最后,校长要建立听评课制度,指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优化教师专业发展。

第四,引领教师成长。校长作为“教师的教师”,引领教师成长是其职责。具体来讲,校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领教师成长:首先,校长要积极指导教师学习,加强基本功修炼,提升教师教育能力;其次,要积极为教师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组织教师“评课议课”、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等,创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再次,要为教师展示自我创造条件,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最后,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第五,优化内部管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要提高优化学校内部管理能力,才能更加科学、高效地管理学校,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如今,社会在不断发展,观念在更新,管理模式也在与时俱进。因此,校长也需要把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运用到学校管理中。目前,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已成功运用于各行各业的管理实践。其管理理念也逐渐被广大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接受,运用于学校管理。即便如此,校长还要建设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实施严格的激励机制,才能使精细管理发挥最大效能。

第六,调试外部环境。现代学校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发系统。校长要沟通好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才能获取社会公众的承认和支持,为学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此,校长要遵循以下原则:对上级教育行政机关,敬上但不唯上;对社区部门,服务但不盲从;对兄弟学校,竞争但不相斥;对其他各界人士,有所求但不失当。[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