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案例

名校案例

文化引领 特色发展[21]

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原四川省德阳市天山路中学)1988年建校,是“德阳市窗口学校”、“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文明单位”、“全国百强特色学校”。

学校按照《学校文化战略纲要》,积极开展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以‘博’之文化引领发展”的研究,依托这一平台,从博识师资、博喻教学、博学课程、博雅活动、博见管理等途径来打造学校品牌。

立足校本草根研训,打造“博识”师资文化

学校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通过“读书——反思——总结教学法”的师培途径,打造出“以研促学,以研促教,以研促提升”的师资建设特色,建成了一支拥有471人的师德高尚、教艺精湛、学科配套、骨干众多的教师队伍。其中,拥有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者、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中小学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及德阳市各类优秀教师、教学骨干200余人。

践行先进教学理念,打造“博喻”教学文化

学校通过总结教学法、建设名师工作室等途径,形成了以“生趣——探趣——固趣”为基本格式的“激趣”教学模式,其模式为“三步九环节”。“三步”是指“情景激趣——探索生趣——总结固趣”三个教学步聚,“九环节”是指在情景激趣阶段的设置情景和提出目标,探究生趣阶段的自学、探讨、质疑、精练,总结固趣阶段的自主反思、独立体验、教师概括。同时,通过教师个体、备课组集体加以实施推广,收到明显效果,先后结集出版了《教育的艺术》、《教学的艺术》等文集。

落实博学课程理念,打造“博学”课程文化

学校抓住四川省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大力提倡特色校本课程的研发工作,构建了以整合学校、地方、学科资源为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现已构建包括学科特色、初高中衔接、考点学习与训练、学法指导等四大类校本教材系列,并开设七大类校本选修课程,实行学分管理,大幅度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其中,《中学生实用学习方法指南》、《德阳历史名人传略》、《趣味语文》等深受学生欢迎。

实践博雅教育理念,打造“博雅”活动文化

学校确立了以“自主”为特色的学生活动体系,构建了学生自主管理、社团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及“跨”文化建设等四大特色活动序列,各活动体系又构建了主题活动序列。各活动体系及活动均以“自主”为特点,注重“保护学生天性,激发学生个性,弘扬学生德性”,以培养、提升学生“博雅”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为培养“志向高远、学识渊博、节操雅正、身心强健的自主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秉承博见人本理念,打造“博见”管理文化

学校着眼于学生毕生的人格塑造,着力于师生共同的生命构建,在学校管理中建立“共识、共谋、共享”的“三共”模式,构建以“为师生提供发展平台”为特色的管理文化体系,通过编撰《特色制度汇编》、《教职工工作手册》、《教职工荣誉册》等方式,把学校建成富有人文情怀和创新活力的精神家园。

目前,整个德阳五中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景象:

学生在“博雅”的道路上快速成长。学生自主管理学习生活的习惯已成常态,“创新”能力得到提高。陈虹羽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四川省唯一一个全国一等奖;肖西贝在全国中学生“敬母、爱母、助母总动员”大型有奖征文活动中获特等奖(全国仅五人);曾攀在第五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决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杨华刚、曾杨闻晓等获得全国数学、物理竞赛一等奖。在全国、省市的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4项、省级三等奖6项、市级奖22项,我校也被评为“四川省科技示范学校”。

教师在“博喻”的平台上展现风采。在德阳市近两届高中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我校有10位青年教师获得全市一等奖。温敏、刘坤元等还荣获“四川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龚如君、肖东等一大批骨干教师、名优教师涌现,“博识”师资特色凸显。

学校的美誉度不断攀升。学校拥有“全国百强特色学校”等国家、省、市30余项荣誉。学校文化建设受到中国教育科学院李继星副主任、陈如平处长及中国人大程方平教授的高度评价。《中国教育报》、《教育文摘(周报)》、《中小学校长》、《教育前沿》、《青年教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华西都市报》、《德阳日报》和四川电视台、德阳电视台等媒体先后予以报道。我校是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的德阳市唯一一所具有公派留学资格的普通高完中,是中美高中学生交流基地学校和CEAIE—AFS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芬兰、日本、德国、新加坡、加拿大、韩国等国家中学结成友好学校,互派教师和学生交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们将汇聚一切力量,激发全部自豪,展现所有精彩,继续凝神聚力,拼搏进取,全心缔造五中人的美好愿景——做巴蜀一流中学,创华夏品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