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阐述

理论阐述

所谓“教育信息化”,就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它同时具有“技术”和“教育”两个层面的多种属性。从技术属性来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从教育属性来看,它的基本特征则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开放性打破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使得教育社会化、终生化、自主化;共享性是信息化的本质特征,它使得大量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全体学习者共享,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交互性能实现人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与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促进教师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协作性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人与人之间、人机之间协作完成任务的机会。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是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动力,也是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以及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就是“信息化教育”。所谓“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特别是信息能力的教育。它包含两方面的理解:一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信息素质(信息意识、知识、能力、道德)为目标;二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前者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后者则以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