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

实践导向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校长作为学校的引领者,仅仅依赖于原有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学校校长不仅要勤于学习,而且还要善于学习,要学会带着问题去学习,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校长的专业化步伐,使校长真正成为学习的引领者。当前,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知识结构应做如下转变:

首先,从单一结构向复合型结构的转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促使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在整个学校的发展与建设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的知识结构影响着校长管理学校的水平。所以,当好一名现代校长,就要改变传统的单一型知识结构,向复合型知识结构转变。一校之长不应成为固守专业知识的狭隘人士,而应拓展视野,勇于接受新知,成为具有全面性知识的校长,形成“以博养专、以专促博”的知识结构。当然,要求新型校长的知识结构具有复合性和多样性,并不是简单地排斥统一性和方向性。根据职位需要,校长的知识结构仍有自己的侧重点,应体现出一中有多和多中有一的辩证统一的特点。

其次,从封闭型结构向开放型结构的转变。信息时代里的新课程改革从理念到内容、形式全面走向开放。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其知识结构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既是校长的专业要求,也是个人素质发展的时代要求。但目前,我国大多数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知识结构基本上还属于封闭型结构。校长的主要知识基本上局限于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而行政管理一旦形成个人风格往往不易改变,管理理论的陈旧和老化成为封闭型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信息时代里,这种知识结构显然不能适应知识不断更新的社会现实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可以说,在当今时代,谁不更新自己的知识,谁就会成为现代文盲。学校作为传播知识的摇篮,一校之首的校长更应用新知识来给自己“充电”。否则,校长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校长。即使勉强在岗,也是徒有虚名。因此,要适应知识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校长的知识结构就应成为开放性结构,即对一切有用的新知识开放,通过对新知识的不断接纳和吸收,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改造和更新。

最后,从经验型结构向创造型结构的转变。校长是学校的主要管理者,如果校长仅凭个人经验管理学校,只会止步不前,更别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了。但是,在我国,大多数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知识结构都属于经验型。这种知识结构不能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启发和引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学校的长足发展。很难想象,具备这种知识结构的校长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所以,校长治校要因时而变、因地制宜,把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众所周知,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开拓性人才,而要造就开拓性人才,校长本人首先就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和必备的创造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调整校长的知识结构,使其从经验型结构向创造型结构转变。只有创新才是一所学校发展的“魂”,同时也是一个校长发展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