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阐述

理论阐述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实施要求(三)强调:“有关高等学校和校长培养培训机构要将本标准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职业特点,加强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根据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校长培养培训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注重校长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校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校长培养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校长专业成长的科学研究,促进校长专业发展。”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首次系统建构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6项专业职责,即“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并具体包括了以专业理解与认识、专业知识与方法、专业能力与行为为子项目的18项专业要求分类,共计60条细则。有关高等学校和校长培养培训机构要将本标准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培训目标是一个多重性、多层次的目标体系。通过培训,应达到这么几个目标:第一,促进校长心智模式的改善和教育观念的更新;第二,促进校长经验学习和团体学习;第三,促进校长学会终身学习;第四,促进校长行动学习,矫正不规范、不科学的管理行为和教育行为;第五,促进校长能力提高。校长培训目标的多层次体系,构成了校长培训工作的多层次性,并依此而构建多层次性的培训课程体系。

构建多层次性的培训课程体系,要以促进校长的发展为核心、以培训的需求分析为基础,课程内容要体现时代性与挑战性的统一、创造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社会需求与校长需要的统一、校长原有发展水平与新的发展水平的统一,进而形成高质量、多样化、开放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才能确保校长培训的高质量。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培训模式,不同于普通学校的教育模式,它是更加强调受训者自我指导与主体学习,是由学科本位向素质本位、能力本位转化的模式,是培训与科研一体化的模式。在实践中,各校长培养培训机构要不断创新多样化的校长培训模式。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培训要结合校长的职业特点,注重校长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校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因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除了在事业上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精神外,在个人的品德方面,既要有良好的公德,又要讲究光明磊落的私德,对己要严。只有严以律己,才能做出榜样,才能让周围的人跟着你学。在严以律己中,最重要的是要“廉洁”。其次,就是要遵纪守法,真正做到“要求师生做到的,校长必须先做到”,决不能搞特权,搞特殊化,更不能知法犯法,违法乱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