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阐述

理论阐述

校长的知识结构是校长个人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知识结构对于提升校长素质、完善校长品格、提升校长领导管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指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要“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要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发展、提高校长群体的专业水平,校长必须提高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那么,什么是知识结构呢?

所谓知识结构,就是一个知识层次的构成情况。它的模型应该是立体的,包括各种知识之间的比例、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整体功能。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就是正确地确定知识的层次以及各个层次之间应有的比例和相互关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需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广博的知识面,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学校管理工作。同时,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校长进一步发展和成才的基础。但是,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由于行政工作太多、太杂,以至于没有太多的时间学习,知识结构存在着知识面较窄、系统性不强、实践性知识和理论知识混杂等不足。为了提升领导力,校长必须更新知识和调整结构。校长只有具备了优化的知识结构,才能优化自身素质,才能优化学校管理。

校长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知识结构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行政管理知识。校长作为学校最高管理人员,行政管理知识是他所必须具备的。管理理论、管理知识是管理实践过程中的一种依据。为此,校长应悉心钻研现代管理的科学理论。同时,还应学习与了解为现代科学管理所广泛运用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基本知识。其次是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校长首先是一名教师。掌握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是每位校长应具备的最根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一些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等能帮助校长依据教育的客观规律并针对青少年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组织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并开展教育教学实验改革。再次是学科相关专业知识。校长要管理好一所学校,仅靠基本的教育知识、管理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足够的专业领域知识。最后是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是一种高层次的研究活动。校长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不仅利于学校的特色发展,还利于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所以,校长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

要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走校长专业发展之路,校长自己必须勤于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切实提高科学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