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案例

名校案例

春色满园关不住 杏坛花香扑面来

——河北衡水市第二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策略(节选)

衡水二中——这所被称为“创造奇迹”的明星学校,如何锻造出优秀的教师队伍。

★走教师指导专业化之路

二中通过系列指导,构建教师专业化成长体系,在教师成长指导的专业化建设上走在前列。学校成立教师指导专业化研究室,整体规划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传、帮、带”活动,采取经验交流、观摩和师徒结对等做法,使青年教师学有目标、行有指导;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学习“两纲”——教学大纲、高考大纲,让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学校每年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聘请专家进校讲学,让教育智慧辐射到二中的课堂中去。此外,依据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该校开展不同类型的研讨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中老年教师上“研究课”、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落后教师上“诊断课”,使得人人有目标、人人有压力,实现人人有动力、人人有进步。一学年中,学校各类研讨课累计442节,广泛地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此外,该校实行“推门课制度”,即管理干部或骨干教师可以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范围,随堂听课、课后会诊,对成功的地方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予以矫正、跟踪和指导。

★建“四型定位”教师发展路径

衡水二中为教师制定了“学习型、科研型、创新型、专家型”的“四型定位”成长目标,通过内部自建、中心吸收、外部借鉴等措施,探寻教师发展的“最近路径”。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衡水二中对教师步入工作岗位之后的第一个要求,也是对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的期冀。学校积极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学校建立“校园数字网络交互系统”,充分发挥网络在课改培训中的积极作用,对校园网络进行改造。在校内任何一台微机上,均能观摩任意一个班级的授课情况。图书馆内设立教师阅览室和交流室,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到山东、江苏等课改实验区考察学习,让老师们亲身感受新课改的课堂氛围,学习课改名校的实践经验。

“一课双讲”是衡水二中校级公开课的一大亮点。同学科的两名教师讲授相同的课时内容,并提交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教育理论。随后的校级教研就是针对校级公开课的教研,参与观摩、评课的教师要运用教育理论,对两名教师的授课情况做细致精到的点评,并借鉴双方的优点,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素养。

创新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核心思想。衡水二中为教师的创新型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鼓励教师求新、求变。教师要灵活地使用教材、改编教材,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教师自制教具,参展教具观摩;自制短片,形象再现特殊情境;自辟蹊径,“另类”解读文本。正是教师创新意识的增强,教师的授课才变得生动活泼,课堂氛围和课堂效率才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成效异常凸显,老师们深刻体会到了成为创新型教师的乐趣。

专家型教师需要集学识、经验、理论于一身。学校积极与中央、省、市各级教育科研部门建立专家指导关系,与十余所大学建立专家咨询关系,与课改实验区的学校建立友好关系,逐步拥有了学校的“专家指导队伍”,为进一步培养更多的专家型教师铺平了道路。老师们潜心积累,争相向“专家型教师”靠近。

★依集体力量促个体发展

学校采用“三级管理制”,即教务处、年级部和学科组长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教务处统筹安排,对教学管理全权负责。年级部是教学管理的重心,根据本年级的具体教学情况,对教师管理工作进行协调和督导。学科组长为具体的教学指导者和引领者,担负着制定教学计划、指导备课、组织教研、组建题库、设计试题的任务,还负责本组教师的常规性管理,对全组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负责。每个管理层都是一个集体,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师的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

平行者就会有比较,有比较就会有竞争。衡水二中的年级部是双级部管理制,所以,同年级的两个级部就会成为竞争者,两个级部同学科的学科组就会成为竞争者。每个学科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研究、共同进步,全组十几个人中,每个人都获得了数倍于自己的智慧成果,整个备课组也具有了更强的竞争力。这些充满活力和智慧的备课组就像火把被点燃,聚合在一起,形成火势,威不可挡。每个级部的各备课组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成为学校中更强一级的能量场、学校管理和发展的“中流砥柱”。

★擎人本关怀的幸福大旗

“以人为本,制度治校”是衡水二中的管理理念,该校校长秦海地说:“以人为本在学校就是以师为本、以生为本。”在该校有“以师为本十六字”,即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成就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