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案例
以人的发展推进学校的发展[15]
四川省江油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14年,于2000年创办成四川省重点中学,2002年晋升为四川省首批省示范学校。
百年办学历史,使学校积淀了丰厚的教育底蕴;百年辛勤耕耘,使学校创造了骄人的办学业绩。知名学者李宗吾是学校的首任校长,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徐向前、张秀熟都曾在这里工作过,中央部级领导郑科扬,科学家、发明家张开逊,画家王德年等都曾在这里求学。近一个世纪以来,学校凭借着优良的革命传统、丰厚的文化底蕴、优异的办学业绩,闻名遐迩。
十年来,高考上线人数、上线率不断攀升,一共向清华、北大输送学生15人。江油一中也因此受到四川省教育界的瞩目。
成功源于独特的办学理念。长期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开拓进取,以身作则,率领全校教职员工勤奋敬业,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办学经验。
践行“以人为本”理念 关注教师发展
江油一中总结近年办学业绩,结合教育教学发展新形势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三本三品”办学理念:“三本”即坚持“以人为本,和谐为本,发展为本”;“三品”即坚持走“管理重在办学品质的优化,德育重在师生品行的塑造,质量重在办学品位的提升”的精品发展之路。
“三本”理念的着眼点和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就学校的发展而言,关键在人的发展。
校长要知人善任。江油一中勾红蔚校长十分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不同岗位的教职工的个性特点、工作能力和成长需求,为他们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
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在“人本”理念的前提下,提高学校工作的透明度、教师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学校品牌的美誉度、社会对办学水平的认可度;严格推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程序,因人而异地安排岗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努力创建和谐校园,让一中这个人文生态系统始终良性运行。
在管理机制上推进“人本”理念。学校实施了“副校级领导分块管理、处室年级无缝对接”的管理模式,即:一个副校级领导或分管一个年级、一两个处室,或分管一两项工作;年级设置教学副主任、德育副主任,分别与教务处、政教处无缝对接,直接接受教务处、政教处的管理,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高效配合,有效地调动了管理者和教职工的积极性。
教师培养重在激活潜能。以“让一中师生在社会上有尊严的生存”为奋斗目标,开展了“学校因我而精彩”、“榜样在我身边”、“骨干教师谈成长”、教育故事会、高考先进事迹报告会、教师辩论会、行政人员献课周,以及“我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等系列活动,挖掘教师潜能,激发教师斗志,努力构建了有利于队伍建设和学校发展的生态环境。
抓好德育载体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德育重在师生品行的塑造”,德育工作始终坚持“以德为本,降低重心,着重养成”的宗旨,抓德育载体,寓教于乐,形成了德育活动特色。成立青年志愿分队,开展“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每周轮流到校外参加义务劳动。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劳模进校园”教育活动,突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劳动教育、勤俭节约教育、爱国教育和尊师教育。举办校园英语节、科技节、“五月颂歌”合唱节和校园文化节,为学生搭设多元发展平台,丰富了校园生活,锻炼了学生能力,陶冶了学生情操,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突出艺体特色 促进多元发展
女子足球,名扬全川。2007年建立女子足球队以来,学校5次夺得省级冠军,11次夺得省级亚军、季军,培养国家一级运动员4人,二级运动员90余名,1名同学入选中国女足少年队。特别是2010年代表绵阳参加省运动会夺得亚军,是绵阳市参加省运会以来大项目获得的最好成绩之一,受到绵阳市表彰。此外,还带动了市内华丰初中、太白小学等6所中小学的足球运动,培养了大批后备队员。
艺体项目,各有千秋。男子排球、举重、乒乓球等项目相继参加省级比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多种发展平台。每年定期开展特色活动,文艺节目《从头再来》获得全国金奖,走进中央电视台。每年有10人以上学生获省艺术人才大赛等级奖,每年有50名左右艺体特长生考入专门院校。2010级毕业学生回江油举办个人音乐演唱会。
近几年来,学校始终把师生的和谐发展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以人的发展推动学校的发展”,学校各方面工作成绩斐然。学校先后获得“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模范职工之家”、“四川五四红旗团委”、“四川省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办学档次不断提升,学校影响不断扩大。
每个人都有“中国梦”,对江油一中的老师们来说,“中国梦”就是“教育梦”。“我的教育梦很简单,就是想让一中师生在江油这片土地上有尊严地生存。”校长勾红蔚的话代表了一中人的心声。2014年,江油一中将建校百年,江油一中人正用勤劳汗水谱写教育新篇章,为这所名校的百年华诞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