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作为学校的决策者、管理者,任何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学校的发展。要让学校充满活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校长必须先从管理入手,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所以,校长要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引领学校健康发展。那么,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怎样才能做到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治校,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呢?
首先,校长要不断学习,接受新观念,并善于把自己的先进管理理念告知教职工、学生及家长,为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落实减少阻力。“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因此,校长首先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这既是校长职业化成长的要求,也是校长专业化程度的标尺,是校长能否成为一个合格校长的关键。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校长思想的高度决定着学校的发展高度。所以,校长在学习先进管理理念的同时,还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因校制宜,扬长避短,不能一味地复制他校的成功经验。
其次,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在自身发展中,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要想理顺各种关系,提高管理水平,就必须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规范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以及人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维护学校的良好秩序,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需要满足几个要求。第一,要合乎法律法规的规定。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违背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在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制定,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废止而做相应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校规章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稳定性。第二,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人,始终是决定因素。”规章制度的制定也要体现出人性化、人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通过规章制度规范全校教职工、学生的言行,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校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第三,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建设。学校规章制度有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者自身。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及领导班子应以身作则,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第四,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刚性管理并不完全适用于对人的管理,应刚柔并举,让学校管理充满“人情味”。
再次,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目标管理是指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校长在学校管理中,通过制定目标、实施目标、目标成功评估使学校管理科学化,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用来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的手段及过程,即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17]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的精髓都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当然,再先进的管理方法都有弱点和缺陷。校长要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完善,促使学校管理朝科学化方向发展。
最后,实施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在新时期,义务教育学校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形成新的管理体系。科学民主管理应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的教职工、学生都有权利直接参与学校的管理活动,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在学校管理中,学校领导班子要采纳他们的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做,不仅能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校主人,而且还能提升的管理效果和教育质量。学校应采用各种民主管理措施,如实行校务公开、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公选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