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

实践导向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的体制机制,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学校必须始终追求的价值和目标。[4]

首先,应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教育家吴玉章曾指出,一所学校办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应当帮助教师成长、督促教师学习,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要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对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终身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只有爱业才会乐业。要让教师感到为人师的光荣,以积极的姿态投入社会实践,不断完善自我。

其次,立德树人,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不是培养科学家的教育,而是培养性格健全、习惯优良、身体健康、品德高尚的人。既然培养教育学生,我们就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的学生的遗传差异和个性发展。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德育熏陶,重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但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要坚定不移地放在首要位置。学校要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德育教育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各科应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有机地将德育渗透教学之中,让学校的德育不断完善规范。

最后,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渠道和网络。学生的教育来自这三个方面,德育同样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配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这种立体德育网络教育会让我们的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茁壮成长,会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