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煎》简介
《一贯煎》这本书是由.牛云飞,符惠娟,徐厚平主编创作的,《一贯煎》共有277章节
1
编委会
顾 问 孙光荣 李佃贵 孟 如 祝之友 王凤岐 吴大真 刘景源 总 主 编 唐祖宣 执行总编 杨建宇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鹏 ...
2
《一贯煎》编委会
主 编 牛云飞(安徽省中医院) 符惠娟(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 徐厚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副主编 王树波(滦州承中医院) 李红...
3
主编简介
牛云飞,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学术继承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内分泌科临床、教...
4
编写说明
为了配合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人才信息分会“全国千家中医医院万名经方人才提升工程”的顺利开展,促进“全国中和医派经方精方进社区工程”的深入拓展,更广泛更扎实地引领“...
5
目录
编委会 《一贯煎》编委会 主编简介 编写说明 上篇 经典温习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溯本求源 一、经方出处 二、方名释义 三、药物组成 四、用法 第二节 医家...
6
上篇 经典温习
...
7
第一章 概 述
...
8
第一节 溯本求源
...
9
一、经方出处
一贯煎为清代著名医家魏之琇(又名玉璜,别号柳州)所创,出自《续名医类案·心胃痛门》。主治肺虚不能生水,肾虚不足涵木,肝失疏泄条达,肝气横逆犯胃,而致胁肋攻痛、胸...
10
二、方名释义
“一贯”,考《论语·里仁》云:“吾道一以贯之。”可知“一贯”本指一理贯穿万物而言。魏氏取之为方名者,比喻此方立法遣药,本脏腑制化之理,亦如环相贯也。“煎”,乃中...
11
三、药物组成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北沙参、麦冬、当归各9g,川楝子4.5g。...
12
四、用法
上药用水一盅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
13
第二节 医家论方
1.《中风斠诠》 胁肋胀痛,脘腹搘撑,多是肝气不疏,刚水恣肆为病。治标之法,每用香燥破气,轻病得之,往往有效。然燥必伤阴,液愈虚而气愈滞,势必渐发渐剧,而香药、...
14
第三节 类方简析
...
15
一、逍遥散
逍遥散源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生姜、薄荷、炙甘草组成。本方为疏肝、养血、健脾之剂,气血兼顾,肝脾并治,为调肝理脾之名方。后...
16
二、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为宋·钱乙治疗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白睛多、面色白之方,乃《金匮要略》肾气丸去掉桂枝和附子而成,“谓小儿阳气甚盛,因去桂、附而创立...
17
三、大补阴丸
大补阴丸是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朱丹溪依据“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宜常养其阴,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斯无病矣”的理论认识所创立的滋阴降火代表方剂。朱氏曰:“相火易起,...
18
第二章 临床药学基础
...
19
一、主药药证
一贯煎由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组成,用量最大的是生地黄,为主药。 本方出自《续名医类案》,主治阴虚肝郁证,症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
20
二、功效与主治
一贯煎有滋阴疏肝的功效,主治阴虚肝郁所致的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疝气瘕聚等。现代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肋间神经痛、...
21
中篇 临证新论
...
22
第三章 一贯煎方临证概论
...
23
第一节 古代临证回顾
一贯煎首创于魏之琇《续名医类案》高鼓峰、吕东庄胃痛治验之按语中,魏氏曰:“此病外间多用四磨、五香、六郁、逍遥,新病亦效,久服则杀人矣。”“高吕二案,持论略同,而...
24
第二节 现代临证概述
...
25
一、单方妙用
...
26
(一)胁痛
王某,男,48岁,1998年10月12日初诊。主诉:胁痛两年。两胁疼痛,右侧为甚,伴食少,腹胀乏力两年。曾服中、西药物治疗,病情有所减轻。前日胁痛明显加重而来门...
27
(二)鼓胀
白某,女性,42岁,汉族,北京市通州区农民。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23年。2006年3月因肝腹水在北京某三甲医院住院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2007年7月...
28
(三)慢性肝炎
王某,男,46岁。患者于2001年因肝区痛、食少纳呆、精神困倦、肝大和肝功能不正常,被诊断为无黄疸型肝炎,经用西药治疗,病情经常反复。2008年秋季因劳累引起肝...
29
(四)脂肪肝
患者,男,37岁,2010年10月13日就诊。患者体检时查B超示重度脂肪肝。身高175cm,体质量87kg,腰围92cm。否认饮酒史、肝炎史,嗜食肥甘厚腻,形体...
30
(五)慢性胆囊炎
徐某,女,68岁。主诉:右胁肋隐痛不适3年余。曾于西医院诊为慢性胆囊炎,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诊时症见右胁肋隐痛不适伴疲乏无力,胃内嘈杂吞酸,口干苦,纳差,大便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