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典型案例
2025年09月26日
(二)典型案例
患者,男,68岁。2014年6月初诊。诉反复便秘3年余,加重10天。患者3年来反复便秘,常服泻药,大便二三日一行。近10天来,服泻药后仅解少量大便,努坐而不得。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平素好食肉类及辛辣厚味之物。肠镜:大肠黑变病。症见:便秘,腹胀,性情急躁易怒,失眠,言语强硬,口苦,舌黄少苔,脉弦涩。辨证为:肝阴虚,肠腑壅滞。方选一贯煎加减。处方:生地黄30g,麦冬15g,南沙参、北沙参各15g,川楝子6g,当归10g,枸杞子10g,生何首乌10g,白术15g,石斛10g,玄参15g,桑白皮10g,牡丹皮6g,白芍10g,莱菔子30g,生甘草10g,3剂,水煎服。二诊诉服第1剂药即下大量粪便,解后如释重负,言语缓和,睡眠好转,原方加青皮、陈皮各10g,郁金10g,10剂。嘱调节饮食,适量运动,以期全效。
按:周学海《续医随笔》云:“肝者,贯阴阳,统血气……握升降之枢也。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肝体阴而用阳,肝阴虚则火旺,肝木克乘脾土,脾胃失于运化,清谷不升,糟粕不降,肠腑积滞,而成便秘。凡因肝阴虚而致便秘者,咸宜养阴柔肝为法,一贯煎补肾阴而滋水疏肝,使肝脏新增之液,得肾水之滋,而成有源之水,源源不竭,实为秉承吴鞠通“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的精神,全方无泻下之药,而获其效,实乃得其证,施其药,则症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