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鼓胀

(二)鼓胀

白某,女性,42岁,汉族,北京市通州区农民。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23年。2006年3月因肝腹水在北京某三甲医院住院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2007年7月因大量腹水再次住院治疗,腹水消退后出院。2008年8月18日因腹水来钱老门诊。症见:五心烦热,肌衄,口臭,口苦,月经愆期、量多、有黑色血块,口唇暗红,面色青黑,肝掌色红,蜘蛛痣明显,脉沉细数无力,舌质暗红,舌根少量薄黄苔。HBsAg阳性,抗-HBe(+),抗-HBc(+),HBVD-NA 8.8×105copies/L,AFP 44ng/L,WBC 2.6×109/L,PLT 44×109/L,AST 96U/L,ALT 73U/L,TBIL 27.9μmol/L,Alb 40g/L,GLO 34g/L,A/G 1.18。腹部彩超示:腹水量中等,脾厚63mm。西医诊断: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中医诊断:鼓胀,衄血。辨证:肝肾阴虚,瘀热血积,水停衄血。治法:滋补肝肾,软坚散结,凉血柔肝。处方:一贯煎合鳖甲煎加减。方药:生地黄、当归、女贞子、牡丹皮、制鳖甲(先煎)、楮实子、炒白术、丹参各15g,枸杞子、生牡蛎(先煎)、小蓟各30g,莪术6g,水红花子5g,三七块3g,庵闾子10g,阿胶珠20g,水牛角浓缩粉2g(冲)。14剂,水煎服,两日1剂,早饭后1小时服用。随症辅以疏肝利胆、温经健脾之品。以此方为主共诊治近5年,病情一直稳定,未再出现大量腹水、出血等。

按语:此患者表现是典型的肝肾阴虚、日久生积证,治疗采用滋肾柔肝法。5年来守一贯煎加鳖甲煎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患者的转氨酶及胆红素已恢复正常。②HBV-DNA转阴。③脾厚由原来的63mm控制在51mm左右。④AFP由44ng/L降至正常。⑤A/G已有好转,该患者的症、脉、舌均符合典型的“肝肾阴虚、日久生积证”,如腹大坚满,甚则青筋暴露,四肢消瘦,腰酸,面色晦暗,小便短少,口咽干燥,有齿衄、肌衄、鼻衄等,脉弦细数,舌质红绛少津,舌下静脉增粗,色黑。其所见之肌衄、鼻衄、便血等出血现象乃因肝肾之阴受损,日久而生内热所致,提示治疗时应注意兼顾凉血、散血;肝肾同源,需正确处理“滋补肝肾”与“治疗腹水”的关系。滋阴虽有恋湿之弊,但滋补肝肾之阴与治疗肝硬化腹水所见之“病理之水”两者截然不同。故“见肝之病,其源在肾,亟当固肾”。“肝病固肾”的理论基础是“肝肾同源”,肝藏血,其性喜阴柔,“肝血易损,肝阴易伤”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唐容川曰:“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此“痰水”应包括肝硬化腹水。此腹水是由长期慢性反复阴伤损肝所导致“血积”的病理过程和必然结果。治疗应滋阴柔肝,通络化瘀。钱英教授倡导重用生地黄滋肾养阴,鳖甲柔肝消积。两者合用,为立方之君药,关键在于滋肾与柔肝并用,可收滋肾消积、育阴利水之功。此案例方中加用楮实子甘寒滋肾而利水也是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