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慢性胆囊炎
徐某,女,68岁。主诉:右胁肋隐痛不适3年余。曾于西医院诊为慢性胆囊炎,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诊时症见右胁肋隐痛不适伴疲乏无力,胃内嘈杂吞酸,口干苦,纳差,大便不调。查:墨菲征阳性,舌质红苔黄少津,脉弦数。腹部彩超示:胆囊炎性改变。治以滋阴益胃,疏肝利胆。药用当归15g,生地黄25g,沙参25g,枸杞子25g,麦冬25g,川楝子15g,鸡内金20g,金钱草15g,焦三仙30g。7剂,水煎服。复诊胁肋隐痛大减,效不更方,继服14剂。三诊诸症尽去,复查腹部彩超正常。
按:慢性胆囊炎属中医胁痛范畴。常因肝郁日久,化热伤阴或肝胆疏泄不利,胆汁瘀滞所致。本例发病日久,精血亏损不能濡养肝络致右胁肋隐痛,阴虚易生内热,上冲犯胃致嘈杂吞酸,肝热夹胆火上乘故口干苦,邪犯脾胃,脾失健运故纳差,大便不调,病久中气不足则疲乏无力,舌红少津,脉弦细数是为肝郁阴亏之象。方中生地黄、枸杞子滋阴清热;沙参、麦冬和胃养阴;当归养肝活血;川楝子疏肝理气;鸡内金、金钱草疏肝利胆;焦三仙健胃消食导滞,诸药共奏奇效。
《续名医类案·卷十八·心胃痛门》魏之琇曰:“……可统治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一贯煎”煎剂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显著的抗疲劳、抗缺氧、抗炎、增强巨噬细胞功能,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葡萄球菌有很强抑菌作用,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并能拮抗乙酰胆碱所致家兔离体肠管痉挛等作用。
一贯煎方中地黄为君,益肾养肝,滋水涵木;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当归养血补肝调血,疏达肝气,共为臣药;沙参、麦冬养阴生津,清金益胃;川楝子苦寒,疏肝泄热,行气止痛,配入滋阴养血药物之中,既无苦燥伤阴之弊,又可泄肝火而平冲逆,共为佐使。张山雷《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曰:“独加一味川楝子,以调肝木之横逆,能顺其条达之性,是为涵养肝阴无上良药”。全方具有滋水养阴,以涵肝木;培土生金,以制肝木;寓疏于补,条达肝木的基本特点。补、清、疏三法并用,实为治疗肝肾阴虚、肝气横逆、血燥气滞之良剂,是以脏腑制化关系作为遣药立法的代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