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临床应用
崔曙岩等为观察一贯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选取了60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最大者61岁,最小者35岁,平均年龄为48岁,病程最长者为10年,最短者为6个月,其中胃黏膜轻度萎缩者21例,中度萎缩者33例,重度萎缩者6例,观察病例全部经过胃显微镜和胃黏膜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排除癌变,或其他并发症。本病临床表现上为上腹部隐隐灼痛,痞满不舒,食少便干,咽干口燥,消瘦乏力,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或弦细数,辨证属胃阴不足型,治疗方药组成为:北沙参15g,生地黄15g,枸杞子10g,乌梅5g,当归10g,麦冬10g,川楝子10g,元胡10g,枳实10g,莪术10g,鸡内金10g,蒲公英3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取300mL分饭前两次温服,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注意饮食清淡,勿食辛辣刺激之品,定时进餐,并注意调节情志。
疗效标准:根据《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临床症状消失,饮食正常,体重增加;胃镜复查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胃黏膜活检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生恢复或减轻两个级别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食欲改善,体重增加;胃镜检查病变有所减轻一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化生减轻。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体重无增加;胃镜检查及胃黏膜病理检查达不到有效标准。
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在服药前经纤维胃镜、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服药2个月后再次复查胃镜和病理组织活检,显效4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有39例症状无复发,有21例复发继续服原方药仍有效。分析原因:与疗程坚持不够或者饮食不能按照医嘱等因素有关,无1例癌变。
案例
李某,女,63岁,1998年6月30日初诊。胃脘痛、痞满数年,时轻时重,每遇情绪波动,痛满加重,胃胀,纳差,口干苦,大便干,舌红苔黄,脉弦。经纤维胃镜检查提示:陈旧性溃疡;部分腺体萎缩。诊断为萎缩性胃炎。此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和胃。方药:柴胡9g,鸡内金9g,白芍15g,栀子12g,郁金12g,木香6g,延胡索12g,玉竹12g,黄芩12g,甘草6g。服9剂后诸症减轻,守上方去延胡索、木香,加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各10g,继服20剂,诸症悉除。
按:本例患者心胸狭隘,遇小事辄烦恼,稍有不遂即怏怏不乐,终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方用四逆散加减,疏肝解郁理气和胃,药证相符,故见效机。
讨论:西医学研究表明,Hp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根除Hp能有效逆转已形成的萎缩性胃炎。单北伟提出,Hp当属中医学“邪气”范畴,应清化活血,故研制出清幽养胃胶囊治疗Hp。徐喜玲将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给予多潘立酮、阿莫西林、甲硝唑片治疗,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中药方(黄芪、党参、白术、生地黄、沙参、半夏、茯苓、蒲黄、五灵脂、柴胡)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Hp转阴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表现的胃黏膜上皮变薄、腺体萎缩、黏膜肌层增厚且多伴有肠腺化生固有膜内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除与Hp有关,还与饮食、环境、自身免疫、酗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接触金属、放射、缺铁性贫血、生物因素、体质因素等损伤胃黏膜的各种因素有关。临床采用对症治疗,对于Hp阴性者给予抗酸保护胃黏膜联合中药辨证施治。陈汉武等将7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维酶素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发挥了中西医药的协同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马继利将11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给予果胶铋、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服用中药汤剂。结果:痊愈率与总有效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其他治法:中医治疗有其独特优势,不止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也取得了良好效果。龚志荣等研究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组针刺取穴胸9~12、腰1、华佗夹脊穴、胃俞、足三里(双)、天枢(双)、中脘、内关、三阴交,采用28号1~1.5寸毫针常规针刺胃俞、足三里(双),得气后行补法,余穴行平补平泻手法,每次留针30分钟,然后取穴足三里(双)、中脘、胃俞施以温和艾灸,每穴灸30分钟,每天1次,连续10次,2~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奥美拉唑、丽珠得乐颗粒。研究发现,针灸足三里、三阴交后可显著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胃电图也显示胃电频率和振幅均有双向的调整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酶有调整作用,原来水平高者针刺后降低,而低者则升高;对营养不良患者低于正常的胃总酸游离酸、胃蛋白酶脂肪酶等指标,针灸后可恢复正常。另外,马文胜等采用以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为主的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结语:综上所述,中药在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有些中药方较西药有复发率低、服药依从性好、毒副作用小的优势,但尚存在一些问题:临床辨证分型没有统一的标准,诊断不规范,疗效评定不统一,需靠同一临床医师内镜下评价,有待中医辨证与现代检查相结合,提高辨证准确性,并规范诊断标准、统一疗效标准,使之趋于规范化。若能从众多经方验方中选取一特效方,将是患者的福音。另外,在对复方研究的过程中,很少进行拆方研究,对其中药物的协同效应及单味药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亦不多,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着手,使之提高到细胞及分子水平,以更好地为临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