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病机
虽无确切的中医病名,但本病症状表现与中医的“足悗”“血痹”“痹证”相似,《灵枢·百病始生》篇曰:“厥气生足悗……血脉凝涩。”《素问·五脏生成》曰:“人卧血归于肝……足受血而能步……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灵枢·海论》篇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曰:“血痹阴阳俱微……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肝为藏血之脏,若肝经阴血亏虚,卧时血归于肝,或肝气郁滞,气机不畅,血行瘀滞,则四肢肌肉经络失养,造成肢体不宁;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化源不足,致使肌肉软弱无力,脾土运化水液之职失司易酿生水湿、痰饮;肾主骨生髓,若肾精不足则骨髓空虚,四肢失于濡养则酸软无力;外因则主要是风、寒、湿之邪客于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因此本病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而气血不足、筋脉不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