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典型案例

(五)典型案例

患者,女,48岁。表现为喜怒无常,失眠多梦,渐至夜不能寐,脘间不适,头昏欲睡,面色潮红,见人就烦,时时悲伤欲哭,舌红少苔,脉细数。中医辨证:肝肾阴虚,肝气不疏,虚火妄动,上扰心神。应以滋阴降火、疏肝解郁、安神养心为主。方用:枸杞子15g,川楝子12g,麦冬15g,生地黄15g,当归15g,沙参12g,黄芪12g,甘草9g,大枣6枚,柴胡12g,白芍12g,山药12g,牡丹皮6g,知母10g。文火煎服,日服2次,连服7天后,面色潮红改善,情绪较前稳定,但仍多梦,原方又加生龙骨15g,又服10天,症状减轻,睡眠改善,连续服用20天后,恢复正常,未再复发。

按:脏躁患者病前多有精神刺激史,突然表现为忧郁,神志恍惚,悲伤欲哭,喜怒无常,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虽与肝无直接关系,但是肝属木,心属火,在五行相生关系上,肝为心之母,因此肝之藏血不足,会导致心之阴血不足,从而引起心神失养。肝疏泄失常不仅影响到全身气机,而且也会导致其本身藏血失职,根据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的道理,故用滋补肾阴、疏肝理气之法。麦冬、枸杞子滋阴养血而柔肝;内热烦躁引起的失眠多梦、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用柴胡;牡丹皮清热凉血;知母滋阴降火润燥又可济黄芪之热,使药性平和,尚可久服。山药味甘性平,滋肾益精,强志育神,滋养血脉;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配合大枣、甘草益气和中、养心安神,增强了对脏躁证的治疗效果。

本病多与情志有关,应开导患者多与人沟通,避免紧张和情绪过激,保证充足的睡眠,心情开朗。本病之发生与素体脏虚、阴液不足有关,平素宜服用滋阴润燥之品,忌服辛苦酸辣之物,以免灼伤阴液,导致阴虚火旺,热扰心神。适当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树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