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典型案例
2025年09月26日
(四)典型案例
患者张某,男性,29岁,内蒙古工人,于1994年5月初诊。右眼疼痛复发作,伴头晕视物不清,视力明显下降3年,同时性情急躁易怒,反复无常,双下肢及右上肢力弱,影响正常走路,易绊倒。在原籍某医院就诊未明确诊断,给予口服维生素B1等药不效,遂来京求治。查: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对答切题。右眼底视乳头色淡,双眼向左水平注视眼震,锥体束征阴性,脑干视觉诱发电位,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MRI检查示:两侧脑室旁、脑干及胸腰髓散在数个不规则硬化斑,0.5~1.0cm大小不等。舌红少苔,脉弦而细。上述眼痛和视物不清及右上肢力弱等症,在3年来的病程中,有明显的缓解与复发交替出现的特征,此次系忧郁加恼怒使前症状加重而来京求治。西医诊断:多发性硬化症;中医诊断:①眩晕,②痰证。中医辨证:肝肾阴虚,肝气不舒。治法:滋补肝肾,强壮筋骨,疏肝理气。方药:一贯煎加味。药用地45g,锁阳15g,白芍12g,沙参10g,枸杞子10g,当归12g,麦冬9g,川楝子6g。水煎服,日1剂,每次200mL,每日3次,连服7剂后,眼痛、头晕均减,上肢力弱消失,仍感下肢活动不遂,易跌绊,大小便正常,舌红少津,脉弦而细。继以上方加牛膝10g,再服10剂后,情绪已平稳,行走如常人,仍感右眼视物模糊,考虑病程日久,肝肾阴虚较甚,故加强滋补肝阴之功,于方中去沙参,加石斛12g,山茱萸12g,又服10剂后,诸症消失,眼底视乳头色淡红,恢复正常。脑干视觉诱发电位、躯体觉诱发电位潜伏期恢复正常。MRI复查:左侧脑室旁见一1.0cm2大小不规则硬化斑,余未见异常。之后改服此方煮散剂,回原籍继用,随访一年余,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