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二 慧探究
活动一:摆放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师:这篇课文写的是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生:青蛙和小鸟。
师: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
生:井底。
师:请你把青蛙移到井底。(井底和井里不一样,此时,让学生摆青蛙的图片,看能否摆对,以帮助学生理解井底。)
师:小鸟从哪儿来呢?
生: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请你将小鸟移到井沿。
师:井沿就是井的边。(指图理解井沿)
活动二:理解“沿”
师:请你继续摆,小鸟飞来,落在桌沿上,小鸟沿着你的胳膊往上跳……
(生随着老师的引导语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三:读课文,找出三组对话
师: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请同学们拿起笔,小声读课文,将小鸟和青蛙说的话找出来,并用横线画出小鸟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青蛙的话。(师边说边分别在黑板上“小鸟”“青蛙”两词下画一条横线和波浪线,生自读课文,画句子,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知道,一问一答或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就是一次对话,那你数数,小鸟和青蛙有几次对话。
生:三次。
(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师带领学生梳理三次对话,用大括号标出来。)
活动四:理解对话,对话精读
(出示第一次对话,只出角色的话,前面用图提示,不出提示语。)
师:现在老师来做“青蛙”,你们来做“小鸟”,我们一起对对话。
师:你从哪儿来呀?飞了多远啊?(老师加适当的表情、动作和语气。)
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师(故作疑惑):你到底从哪儿来呀?飞了多远啊?我没听明白,你能不能加上表情、动作?
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重读“天上”“一百多里”)
师:你为什么要到这儿来呀?
生: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师:哦,我明白了。
师:下面我们换换角色,你们做“青蛙”,我来做“小鸟”。
师: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同桌两人分角色读。
(师指名2人展示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师:青蛙听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觉得很奇怪,一点儿也不相信,我们来看看它们的第二次对话。
(出示第二次对话,可以参照第一次对话设计,以读代讲,以读代问。)
师: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次对话。
(生齐读。)
师:从这次对话中,你知道它们在争论什么?
生:天到底有多大。
师:青蛙认为天有多大?
生:井口那么大。
师:小鸟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子的?
生:无边无际,大得很。
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什么是无边无际吗?
生:无边无际的天空/大海/沙漠/宇宙/草原。
师:我们都知道,谁说得对?
生:小鸟。
师:可是有趣的是,青蛙还认为小鸟是在说大话,说大话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吹牛、说假话。
师:可见青蛙一点儿也不相信小鸟的话。
师:请看青蛙说的这句话。“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意思是说用不用飞那么远啊?
生:不用飞那么远。
师(出示陈述句并范读):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让学生感受感叹句和反问句表达情感更强烈,突出青蛙的自以为是。)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两个不同的句子。
师:通过读这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好? 好在哪里?
生:课文里的句子写得好,我更能感觉到青蛙很自以为是,很自大。
师:青蛙的话应该怎么读?
生: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师:你来读一读。
师:小鸟的话要怎么读?
生:读出耐心、诚恳的语气。
师:你来试着读一读。
师:我们合作读,我读青蛙,你们扮演小鸟。
师:男生读青蛙,女生读小鸟。
师:一个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另一个认为天无边无际,而且谁也不肯认输,咱们瞧瞧为什么会这样呢。
(出示第三次对话。)
师:你们当青蛙,老师当小鸟,我们来对对话。
师:青蛙是一会儿在井里,一会儿在外面吗?它看到天容易吗?既然这么容易,它会看错吗?请同学们读清楚。
师:请男生当青蛙,女生当小鸟,你们来对对话。
师:青蛙和小鸟都笑了,它们笑什么?笑的内容一样吗?它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不一样,青蛙笑小鸟吹牛,小鸟笑青蛙见识狭窄、目光短浅、盲目自大、自以为是,自己觉得自己聪明。
师:那青蛙是怎样笑的?小鸟是怎样笑的?读出来。(指生读)
设计意图:通过厘清读懂“三次对话”,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帮助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