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二 慧探究

板块二 慧探究

活动一:品词析句,感受特点

师:请大家默读第10~13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里鸟多、热闹?用“______”画出有关句子,并在关键词下面加着重号,作批注。(自学后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想与大家交流?

生:我们小组从这句话感受到鸟多:“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两个“到处”写出了那里都是鸟。树梢上、树枝上、树根上、水面上、头顶上、肩膀上,等等,凡是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鸟。

师:你们小组抓住“到处”这个词语来谈,让我们感觉到到处都是鸟。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生:我们小组从“热闹”这个词语感觉到鸟非常多。刚到这里时,还是静寂的。我们一拍手,忽然就出来了很多鸟,这里顿时活跃起来。

师:对,上次到鸟的天堂,作者还为没看见一只鸟而遗憾。这次一下子看到这么多鸟,你觉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我觉得作者非常惊喜、激动。

师:你能不能把作者惊喜、激动的心情读出来呢?(生有感情地读)

师:除了这句话,还能从哪句话感受到这里鸟很多?

生:我们组从“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感觉到这里鸟很多。我仿佛看到这里的鸟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姿态万千。

师:你能不能把众鸟纷飞的欢腾场面读出来?(生有感情地读)

师:还能从哪里感受到鸟很多呢?

生:我们从“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这句话感受到鸟很多。这时,作者的眼睛都不够用了,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师:对,这时候作者巴不得多长几只眼睛。用课文中的词语说,就是应接不暇。

师:试着加上动作读一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鸟多、热闹,为下文体会动态描写做铺垫。

活动二: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

师:刚才,我们通过想象画面、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到了这里鸟很多,很热闹。下面请读一下第12、13自然段,看看作者的心情有没有变化。

生:一开始,作者见到鸟的天堂依旧是静寂的,感到很失望。忽然听到一声鸟叫,作者心里顿时惊喜起来,这里果然有鸟!他迫不及待地拍了一下手,一只大鸟飞了起来,作者高兴起来了。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作者更高兴了。当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眼睛应接不暇的时候,作者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激动。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两段,通过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表达出作者心情的变化。(生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作者的心情随着鸟的出现而变化,通过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表现作者不同的心情,为下文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做铺垫。

活动三:联系文本,体会含义

师:课文最后一句话写道:“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两个“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生: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鸟快乐生活的地方。

师:回答得很好,真棒!这里写大榕树是鸟的天堂,充分表现了鸟儿在这里生活得十分幸福。

设计意图:“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是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中的一项内容。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活动四:学习“动态描写”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这两段,作者描写了鸟儿自由自在、热闹欢腾的场面,像这样把景物活动时的情景写下来的方法就是动态描写。

活动五:学习“静态描写”

师:快速默读第7、8自然段,看看这两段写的是什么?

生:这两段写的是大榕树的样子。

师:对,像这样把景物静止时的情景写下来的方法就是静态描写。

活动六:对比朗读,体会不同

师:动有动的美,静有静的美。老师这里有两种不同的图示,表示不同的节奏和语气,请看。(板书不同节奏的符号)

师:你觉得朗读第7、8自然段,该用哪种节奏和语气?为什么?

生:我觉得应该用平缓的节奏来读,因为这两段写的是大榕树的样子,是静态描写,读起来没有起伏。

师:对,静态描写的句子,一般情况下情感起伏不大,比较平缓,所以我们选择舒缓的节奏;动态描写的句子,一般表达了作者激动、兴奋的情感,所以我们选择变化强烈、起伏比较大的节奏。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两种语气和节奏读一读这两处描写,体会一下它们的不同。(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作者就是通过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让我们欣赏到了鸟的天堂的早晨和傍晚不同的美。如果只用其中一种描写,你能感受到鸟的天堂这种景色变化的美吗?

生:不能。

设计意图:有比较就有发现。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发现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来表现榕树的静态美和动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