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二 慧探究

板块二 慧探究

活动一:走近爬山虎的脚

师:课文第3、4、5自然段重点写了爬山虎的脚,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对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了解?在文中勾画出来,也可以根据课文的描述,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并在小组内交流。

(生自由朗读批注,小组交流。)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通过阅读第3自然段,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生: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是嫩红色的,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请看,这是我们小组画的爬山虎的脚。

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有触着墙的变化。

师:这个小组理解得不错!请看,这是老师采集的一段爬山虎的茎,奖励你们小组给大家具体讲解一下爬山虎的茎、叶柄、脚。

(生指着实物讲解。)

(生热烈鼓掌。)

师:真好,读书要一字一句,认真品读,有时候借助实物更能加深理解。那么,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呢?

生: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师:请大家边读边圈出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的词语。

生:触、变、巴、拉、贴。

师:什么是“巴住墙”?能换成“挨住墙”吗?谁能用手演示一下。

生:“巴”字更能写出爬山虎的脚紧紧贴在墙上的样子。

生:“巴”字让我感觉到爬山虎像人一样,怕自己的脚掉下来而用力巴住墙。

师:同学们真会欣赏,把自己当作了爬山虎!你能读好这段话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大家可以把桌面当墙,把左右手当爬山虎的脚来爬一爬,可以边爬边讲。

(生在桌面上边演示边讲。)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爬山虎爬墙的动画,大家可以边看边配音介绍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师:“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把“一脚一脚”改成“一步一步”行不行?为什么?讨论交流。

生:不行。爬山虎和我们登山不一样,两脚交替一步一步往上爬。

生:爬山虎的脚巴住墙后,就留在墙上了。它会长出新的脚,接着向上爬。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读读、画画、讲讲、演演、比比,让学生走进文本,还利用实物、视频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学生不仅了解了爬山虎的脚,更从文字中感受语文之妙,提高了语文能力,提升了观察兴趣。

活动二:连续细致观察收获多

师:是啊,爬山虎就是今天一脚,明天一脚,这个月一脚,下个月一脚,历经两三个月,甚至半年之久,才爬到屋顶上去。所以作者说:“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请同学们再次品读第3、4、5自然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脚描写得这么准确生动,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生: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才把爬山虎的脚的位置、颜色、形状描写得如此准确。

生:作者进行了长期连续地观察,才知道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变成了灰色,非常坚固;而没有触着墙的则枯萎了,连痕迹也没有了。

生:正是作者长期细致地观察,才把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描写得那么形象。

生:今后,我对身边的事物也要进行连续细致地观察。

师:对!我们不仅要对事物进行连续细致地观察,老师还建议大家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及时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希望同学们向作者学习,不仅要学习他处处留心观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还要学习他用慧眼去发现世界的奥秘,并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