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二 慧探究
活动一:检查预习 交流展示
师:大家都预习过了,老师想检查一下,敢不敢接受挑战?先来看第一组,这组词语,生字最多,看看能不能读准?自己练一练,下面小组过关读,我们请这排同学开火车读。全读对了,真了不起!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组,自己读读,看一看,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声音都是有节奏的,你能读出它的节奏吗?请大家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体会,谁来读?请你来!
(生读。)
师:大家听出来了吗?这位同学读出了不同声音的不同节奏,读出了各种声音的变化,让我们感到了声音的美妙,大家看他读的时候带着表情,有模有样,词语之间的停顿还让我们回味一下。
师:像他这样,我们一起读。
师:再来看这一组,也是描写不同的声音的,相信大家也能读好,先自由练一练。谁来读?
(生读。)
师:大家看,“呢”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ní”,它还有一个读音,谁知道?(问学生)你能给这个字组个词或说句话吗?是啊,它在句子末尾的时候都读“ne”。
师:那什么是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呢?
(生表演轻声说。)
师:我们再来读读它所在的这句话。来!注意一定要读出呢喃细语的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生字、词语和句子的朗读,为熟读课文、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活动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我们再来交流课文的内容,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课文是围绕哪一句写的吗?
生: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师:对!就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这句话有个非常关键的词语是——美妙。美妙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
生:美妙的意思就是美好、奇妙。
师:在第六单元,我们学习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大家看,第2、3、4自然段都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师:(出示图表)现在谁能借助图表说说课文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这句话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生:课文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写了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师:你说得既清楚又有条理,真棒!课文就是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这句话分别向我们介绍了风声、水声、动物声。下面,我们先来听一听美妙的“风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句话的意思找到文章的中心句,理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完成课后第二题。
活动三:倾听风的声音
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句子写出了风声的美妙?把它画出来,体会风声美妙在哪儿。
(生默读,批画。)
师:同学们画得特别认真,看大家都画得差不多了,肯定也都想好了,小组交流一下吧。
师:谁先来说,你画的是哪个句子?你觉得风声美妙在哪儿?汇报的时候先读你画的句子,再说你觉得风声美妙在哪儿。
生: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师:你觉得风声美妙在哪儿?
生:风声美妙在他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还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师:大家见过手风琴吗?听过它的旋律吗?想不想听?(播放手风琴的声音)
师:你能不能把它的美妙读出来?
(生读。)
师:你读的时候试着把红色的词加重语气,突出出来,看是不是就能把风声的美妙读出来了?再读一读,对!这样就把风声的美妙给读出来了。
(生再读。)
师:大家听出来了吗?他读的时候突出了红色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风声的美妙。
师:谁接着来汇报,你画出了哪个句子?说说你觉得风声美妙在哪儿?这句话你是怎么体会到风声的美妙的?画完整的句子。风声美在哪儿?
生: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师:老师也喜欢你画的这个句子,具体谈谈吧。
生:这句话说当风翻动树叶的时候,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真是太美妙了。以前,我们只听说风吹动树叶,这里呢,是说翻动树叶。我觉得很有趣。
师:现在,我们把书页当作树叶,也像风一样来翻一翻。跟着老师的节奏,先慢一点,微风吹来了,一二——一二,风慢慢大了,更大了,狂风吹起来了。又变成微风了,慢慢停了!把书放下。
师:大家听到树叶唱歌了吗?不一样的树叶,有——(齐读)谁能把这种不一样读出来?
(生读。)
师:谁接着汇报?
生: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师:微风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狂风呢?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
(生读。)
师:不一样的风,有不一样的节奏和力度。读微风,语气放慢。狂风的时候,读得快一点,力度要大。大家来试一试。现在女生读微风的句子,男生读狂风的句子,让老师感受一下风的变奏曲。
师:多么富有变化的风声啊!看,老师给美妙的风这位音乐家做了一张名片,我们根据名片的提示再来回忆一下风声的美妙,先来看第一行。(出示:风 音乐家 手风琴)根据这几个词,你想到了哪一句?
师:第二行(出示:翻动 树叶 歌手),根据这几个词,你想到了哪一句?
师:下面小组内根据名片上词语的提示,每人说一句,一会儿来展示。小组内可以互相提醒。
师:第三遍来进入抢答环节。
师:第四遍提高难度,只有名片。看着名片,能背下来吗?
(学生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中优美语言的朗读感悟,体会风声的美妙,并借助关键词语进行背诵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