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二 慧探究

板块二 慧探究

活动一:品味语言,学习方法

师:现在请你打开课本,看看文章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松鼠的?同学们这么快就找到了。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师:难怪本单元导语中叶圣陶说——

生: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作者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把松鼠的外形说明白了。请同学们默读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出了松鼠的外形?圈出来。

(生边交流边在课件上批划: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吃。)

师:是的,从头部的面容,到眼睛,到身体,四肢,再到尾巴,作者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写的,多有条理啊!

师:作者是运用了怎样的妙招把松鼠的外形特点写得明白、写得讨人喜欢的呢?

这么快就发现了,我们来交流交流。

生:我从“漂亮”“乖巧”“驯良”“清秀”“闪闪发光”“矫健”“轻快”“玲珑”“美丽”这些形容词看出松鼠特别可爱。

师:你真了不起,这些形容词你都找出来了!

生:“翘起”“躲”“竖”“坐”“送”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更能体现小松鼠的可爱。

师:这段话中有几个词语很普通,但是,我们如果把这些词语去掉,再读一读,(课件遮住“老是、格外、常常、最”)有什么感觉?

生:去掉后就显示不出说明文的准确性了。

生:没有原来显得有趣,用上更能够看出松鼠的可爱。

师:大家带着这种感觉把这几句话再读一遍。

(生齐读。)

生:第1自然段作者用的都是短句子,读起来轻松、活泼。

师:这个发现很了不起,用了短句子。

师:既然这篇文章是说明文,这一段有没有用说明方法呢?

生:“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师:(出示帽缨,和松鼠图片对比)帽缨是指帽子上的装饰物,松鼠的尾巴多漂亮啊!这段话中还有一个句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谁找到了?

生:“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师:虽然松鼠吃东西的样子我们不常见,但是人吃东西的样子我们再熟悉不过。看来当我们介绍一种大家不熟知的事物特点时,可以选择一些我们熟知的事物进行打比方。

师:到目前为止,松鼠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呢?

生:(齐说)尾巴!

师:这个自然段有6句话,其中有两句话写的是尾巴,就是为了突出尾巴。大家看,松鼠的各种艺术造型中,艺术家都突出松鼠的大尾巴。(课件出示剪纸、泥塑、绘画等松鼠艺术作品)

师:请同学们抢答,描写以下动物的时候,要抓住外形的哪一方面呢?

(课件依次出示翠鸟、大象、公鸡、骆驼的图片。)

生:(抢答)嘴巴、长鼻子(大耳朵)、鸡冠、驼峰。

师:我们要善于抓住事物最显著的特点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1.师生交流的方式,教师的适时鼓励和点拨,加上轻松舒适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一步步体会到作者是怎样把松鼠的外形描写清楚的。2.通过谈话法,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描写动物时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写的。3.学生通过交流体会,明白描写动物时要抓住主要特点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