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二 慧探究

板块二 慧探究

活动一:解读小女孩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看这组词语,(出示:赤着脚 又冷又饿 哆哆嗦嗦 蜷着腿 缩成一团 不敢回家)谁来读一读?

(生读词语。)

师:这组词语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生:可怜的小女孩。

师:我们齐读这组词语。

(生齐读词语。)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2.认读词语

师:谁来读读这组词语?(出示:旧围裙 又冷又饿 打成卷 擦燃火焰 蜡烛)

(生读词语)

师:“蜡烛” “裙” “焰”是本课要写的生字,我们来观察这四个字,谁来做书法小老师?

生:这4个字都是左右结构,都有需要变化的笔画来穿插避让。

师:真是名副其实的书法小老师,那我们就按照书法小老师的提示在写字本上来写一写吧。

(生书写生字。)

师:这几个词语你能读正确吗?先自己读一读。(出示:挣钱 几乎喷香 明晃晃)

(生读词语。)

师:谁发现了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多音字。

师:火眼金睛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修改课题,学习语言

师:老师把课题改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真________”,你准备在横线上填哪个词语?

生:可怜。

生:贫穷。

生:穷苦。

师:难不倒大家,那我就加大难度。“卖火柴的小女孩真________,因为________。”用文中的语言或者自己的话,你还会说吗?来试一试。

(生练习说话。)

师: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真可怜,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回家他爸爸一定会打她。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真贫穷,因为她大年夜在街上走,竟然只穿了一双拖鞋。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真命苦,因为她在冰天雪地里穿一双拖鞋,过马路时跑丢了一只,另一只还被一个调皮的男孩捡走了。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真漂亮,因为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真美丽。

师:同学们真厉害,真有学习语言的天赋!

活动二:认识现实环境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1~4自然段,思考: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小女孩的饥寒交迫?注意:边读边圈画有关的语句,读完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默读,勾画,交流。)

师:大家读书的习惯真好,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阅读收获。

生:我圈画的是“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大年夜我们都在家过节,有礼物,有好吃的,小女孩却在街上光着脚卖火柴,这里让我感觉小女孩很可怜,大年夜都这么饥寒交迫,那平时更是惨不忍睹。

师:你真是个情感细腻的孩子。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句吧。

(生自由读。)

师:谁接着来分享?(课件出示第1~4自然段)

生:我找到的是第1自然段的第3、4句话,穿一双大人的拖鞋,还跑丢了一只,另一只还叫一个男孩捡走了,这个男孩真是太坏了,没有同情心。

师:天这么冷,周围的人还没有同情心,小女孩饥寒交迫的处境实在让人心疼,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生:老师,第2自然段的第2句话表达的也是这种感受,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整天一根都没有卖出去,过年了街上不可能没有人,应该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竟然没有一个人买小女孩的火柴,他们太冷漠了,没挣到钱,小女孩当然不能买吃的了。我们太幸福了。

师:隐含在文字背后的语言密码竟然被你识别出来了,真了不起啊!

师:请你来朗读这两句吧。

(生带着感受朗读这两句话。)

师:还有要分享的吗?

生:我画了第3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这个美丽的小女孩又冷又饿却只能闻闻街上飘着的烤鹅的香味,虽然这是大年夜,可她却吃不到,真是太不幸了。

生:第4自然段也有,她冷却不敢回家,她爸爸会因为她没有卖掉火柴打她,而且家里跟街上一样冷,还不如不回家呢,起码不用挨打。没有亲人的疼爱,心里冷啊!

师:这样的奥妙都被你们发现了,小组合作读读这几个句子吧。

(学生小组合作朗读。)

师:天寒地冻,小女孩还在外面走,此时她身上感觉如何?

生:寒冷。

师:一根火柴也没有卖掉,回家还要挨打,可见这户人家怎样?

生:贫穷。

师:大年夜,别人合家团聚,吃着晚餐,而小女孩却怎样?

生:饥饿。

师:课文中小女孩的家是怎样的情况?(出示第4自然段)此时小女孩有家回不得,不仅仅是苦,还是孤零零的。

师:同学们,童话是优美的想象。小女孩在现实中是寒冷的、贫穷的、饥饿的、孤零零的,于是她就产生了美好的愿望。我们一起来探究小女孩实现愿望的密码吧。

设计意图:用“解读小女孩”“认识现实环境”的活动,将重难点融入任务情境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朗读、圈画探究文字背后的语言密码,再通过表达交流、分享体验体会人物情感,让阅读走向深入,让学习真正发生。

活动三:探究愿望密码

1.学习五次擦燃火柴

师:同学们,小女孩在现实中是寒冷的、贫穷的、饥饿的、孤零零的,于是她就产生了美好的愿望。你有没有发现,这些愿望的实现是围绕着一个动作进行的。

生:擦燃火柴。

师:对,请同学们默读第5~9自然段,思考课后第二题: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生默读第5~9自然段,完成自学任务。)

师: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

生:擦燃了5次,看到了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然后和奶奶一起飞走。

师:小女孩想表达怎样的愿望呢?请再次品读第5~9自然段,解读小女孩的愿望密码。

(生品读第5~9自然段。)

师:谁解读出来了小女孩的愿望密码?

生:她第一次看到温暖的大火炉是她想得到温暖。

生:她第二次看到喷香的烤鹅、温暖的大火,是她想得到食物。

生:她第三次看到美丽的圣诞树,是她想得到快乐。

生:她第四次看到慈爱的奶奶,是她想得到家人的疼爱。

生:她第五次和奶奶一起飞走,是她想得到幸福和光明。

师:是啊,在现实中小女孩是寒冷的、贫穷的、饥饿的、孤零零的,她只能在美好的幻想中实现温暖、食物、快乐、疼爱和幸福的愿望。

2.完成愿望进阶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学习第5自然段,(出示第5自然段)冷得不行了,小女孩很干脆地拿出火柴擦燃了吗?

生:不是,她很犹豫。

师:联系上文,你从哪里看出她的犹豫的?

生:会被爸爸打。

师:是啊,取暖爸爸会打她,不取暖她又冷。这个句子中,你是从哪个词语感觉到她挺为难、挺犹豫的,心情特别复杂。

生:终于。

师:让我们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小女孩纠结的心情。(生读句子)读得特别好。同学们通过读课文也知道了,小女孩最终做了一个决定,她抽出了火柴,暖和了自己,并且看到了什么?

生:温暖的大火炉。

(出示板书。)

师:同学们,你能不能像老师板书的这样,完成后面四次的愿望进阶?

(生小组合作,完善愿望进阶图。)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愿望进阶图?

(小组展示。)

师:完成得真好!大家看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五次擦燃火柴时的情景都差不多。

师:对,都是先看到幻象,然后幻象消失。所以读每一段时我们的心情变化也是一样的,先是惊喜、兴奋,然后是失落。请选择其中一段练习朗读。

(生练习朗读。)

师:谁来朗读展示?

(生展示朗读,落实课后第一题。)

设计意图: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其实就是她内心的愿望。愿望进阶图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完成思维的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