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 第1卷 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简介
《中国思想史 第1卷 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这本书是由.葛兆光著创作的,《中国思想史 第1卷 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共有144章节
1
第一编
...
2
引言 遥远的古代
“思想”的历史要讨论的就是古往今来人们想什么,怎么想 “思想史”顾名思义要说的是思想的历史。在汉字里,“思”和“想”这两个字都从“心”,古人说,“心之官则思”,...
3
第一节 重构上古思想世界:传统文献、现代理论以及考古发现
上古思想世界是一个很难解的谜,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在那个离今天已经几千年,只能依靠古代传说、考古实物和晚期人类学调查来重新拟构的时代,人们究竟想什么,怎么想,他...
4
一
我们现在看到的关于上古的文献资料,其实大多是已经远离了上古的文化人的想象和追忆,而不是上古人自己的实录和记述,事隔许久,回忆常常会带有很浓厚的情绪,“追忆”就像...
5
二
那么,现代理论尤其是人类学家们是如何理解上古思想的呢?简单地说,在比较早的时候,他们主要是通过调查现代世界上的一些尚未进入所谓“文明”时代的部族或民族,以此来推...
6
三
至今发现的上古三代遗物可以分为三类[25],首先,最多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这当然比较多的反映了上古三代人的生产与生活,但也能让我们从中透视到当时普遍的...
7
第二节 卜辞中所见的殷人观念系统
上古三代的传说中,从五帝而下是夏、商、周,夏代的历史渺渺茫茫,神话、传说与历史掺杂在一起,考古发现无法确定,历史文献也不足徵,只好暂时放在一旁。殷商时代不仅有《...
8
一
神秘力量的秩序化 第一,引起我注意的,首先是殷商时代人心目中神秘力量的秩序化。 神秘的感受当然人类很早就有,把神秘的感受表述为神秘力量也是早期思想世界中不言而喻...
9
二
第二,值得注意的是卜辞中所表现的祖灵崇拜及其与王权结合产生的观念的秩序化。 前面我们提到过,上古人对生殖力量有一种天然的崇拜,这种崇拜引起对一切起源的好奇与探索...
10
三
第三,值得注意的还有祭祀与占卜仪式中所表现的知识系统的秩序化。 《周礼》中有过关于祭祀的种种记载,《大司乐》中将祭祀乐舞按照对象分为天神、地示、四望、山川、先妣...
11
四
权威得到了宗教意义上的证明 时王既然可以通过先王“宾帝”与“天”沟通,掌握了“通天”的权力,也承负了天帝的责任,因此拥有了神秘力量的“卡里斯玛”,不过,王并不是...
12
第三节 周代残存文献与铜器铭文中所见的思想演进
公元前一千多年,当时偏在西隅的周灭掉了中原的殷,并取代它成为天下共主,建立了周王朝[1]。比起殷商来,现存西周的资料要丰富得多,《尚书》中有若干比较可信的周代文...
13
一
长期以来,思想史家对于殷周两代的思想与文化有一个很顽强的印象,即西周对于殷商来说,是一个发生了根本变化的时代。这一印象来源于古代的一些零星记载,如殷人尚鬼神,而...
14
二
还是像殷商一样,周人对于祖灵之保佑依然十分重视,只是他们进一步认为,除了“天”的意志是价值的终极依据之外,“人”的感情也是价值的合理依据,于是,亲情及其向外扩展...
15
三
周人祭天于郊坛,祭地于社稷,祭祖于宗庙,《礼记·祭义》说,“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郑注:“周尚左也”,看来祖宗神灵的庇佑比起农事丰收来还重要。1976年...
16
四
应该指出,西周时代,在对天地诸神与祖宗之神的祭祀仪式中,执行着沟通神人之间事务的祝、卜、史、巫等文化人所拥有的知识系统与思想观念,尽管与殷商时代还没有本质的变化...
17
第四节 作为思想史的汉字
前面我们曾经提到过早期中国的符号,比如大汶口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它们究竟能否算是真正成型的汉字?[1]近年来热烈讨论的山东邹平县丁公村龙山文化陶器上的刻划符号,是...
18
一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汉字的象形以及古代中国人感知事物具体性的传统的形成。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这种象形文字当然是从图画抽象、规范、滋生...
19
二
汉字归类与中国思维的分类原则 其次是作为“词”的汉字的衍生和分类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对于世界的知识的感知方式。汉字的衍生似乎是一个树形滋生的过程,很多人相信,在古代...
20
三
再次是汉语的句式显示了古代中国人的惯常思路。尽管甲骨文由于刻写不易而略有简化句法的可能性,但是大体上从它的句法上可以看到一些古人思索的理路。通常,较为理性化的、...
21
第五节 后世思想史的背景:仪式、象征与数字化的世界秩序
绝地天通:“巫”、“史”、“祝”、“宗”与文明 我们在第三节里说到,西周时代对天地、对祖先的崇敬和礼拜,表现在他们的祭祀仪礼之中,似乎与殷商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
22
一
宇宙秩序:作为观念及其在殷周仪式中的体现 据说,孔子在一次回答言偃的话里说,“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5],《礼记·礼器》中又...
23
二
这种宇宙秩序就体现在被称作“礼”的仪式中。人们常常对仪式的意义认识不足,尤其是看重经典或精英的思想史家对仪式的研究似乎尚不够充分,仿佛这种形而下的东西应该归入人...
24
三
仪式其实是一套象征。有的人类学家认为,象征的意义之重要,几乎可以与生命的出现相比,有了象征,各种各样的现象可以通过少量象征表达传递,而过去的、未来的、真实的、虚...
25
四
一些象征的反复使用与日益抽象,就逐渐形成一些固定的、神秘的、由数字表示的概念。这些数字是古人对现象反复归类的结果,他们把“相似与相近的归为类,序为数,这类与数,...
26
五
从宇宙天地领悟到的人间秩序,在仪式中被固定下来,宇宙的秩序与人类的情性在这些仪式上出现了叠合,仪式通过一套一套的象征确认并强调这种秩序的天然合理与不可置疑,它给...
27
第二编
...
28
引言 所谓“轴心时代”
从公元前九世纪到公元前八世纪,也就是距离现在大约两千八百多年时起,基本安定的秩序被搅乱了。先是周厉王实行暴虐之政,而且任用巫祝实行专制,禁止平民批评(弥谤),于...
29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代的一般知识与思想
思想者的思想常常受制于那个时代的一般知识水准,我所谓“一般知识水准”是指构成一个时代的知识与文化的平均值,它由一些当时人们普遍接受与理解的观念支持,由人们对应外...
30
一
春秋战国时期,据说在诸侯、大夫和平民生活中有所谓的“六艺”,而这“六艺”中的礼、乐、射、御、数、书等知识中,除了实用性的政治、经济、军事技术外,最重要的精神性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