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世界:战国时代的名辩之学
2025年09月26日
第十节 语言与世界:战国时代的名辩之学
语言与世界:作为表达工具的语言与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
思想靠语言表达。世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由于语言或文字的传媒来认识的,语言在人们的思维中构筑了第二个世界。通过语言的传递,人们认识了自己面前的现象世界,依靠语言的调整,人们在心中重新建构了一个更完整的观念世界,借助语言的表述,人们又把自己思索中的观念世界转告他人。于是,实存的现象世界的延续构成了实存的历史,而语言的观念世界的延续就形成了思想的历史。
人们不断地用语言来表述、修正、传递思想,语言构筑的思想世界就反过来影响着人们对于实际世界的理解,甚至真的在改变实际世界的状态。“必也正名乎”这句话,说明在那个时代,尤其是通过语言来激烈争辩的时代里,思想家已经感受到了语言对于世界的意义,于是人们很自然地会对自己所使用的语言文字以及语言文字中的思路进行追问:语言能否真正切实地说明或如何说明世界?人们能否通过或怎样通过语言来调整世界的实存状态?人能否或如何超越语言而直探世界本身?
春秋战国时代,逐渐成长的名辩之学既是具体的争论产物,也是形而上的语言哲理思索的结果。尽管那个时代并没有什么称作“名家”的学派,后世所谓“名家”的一个学派,只不过是后人特别是汉代人“回溯性”归纳和追认的结果[1],但是,作为工具性的语言把握,名辩是那个时代的每个思想家必须关心的技术,作为思辨性的语言研究,名辩之学也是那个时代的一些思想家追问的关于语言与世界的根本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