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残存文献与铜器铭文中所见的思想演进

第三节 周代残存文献与铜器铭文中所见的思想演进

公元前一千多年,当时偏在西隅的周灭掉了中原的殷,并取代它成为天下共主,建立了周王朝[1]。比起殷商来,现存西周的资料要丰富得多,《尚书》中有若干比较可信的周代文献,《逸周书》中也有若干被确认为可信的篇目[2],有比殷商较详细的《史记·周本纪》,也有颇具参考价值的《世本》,当然,还有春秋战国时陆续成书的《左传》、《国语》中记录的一些史事,有诸子书中不经意的零星记载,有礼书中的礼仪规范的条文,还有《诗经》中的社会史料和思想史料,特别是历代出土的大量铜器的铭文,以及近来陆续在周原发现的上万甲骨卜辞[3],就更使我们目不暇接。不过,作为思想史文献,这些文献资料又很不足。因为它第一很零散,如卜辞较简短,金文多片断;第二很间接,不太有直接的思想论述,像金文多程式化文辞,《尚书》多诰命之词;第三很复杂,真伪难辨者颇多,如礼书中的记载有多少出于西周的事实,有多少来自后来的想象,实在很难说。

但是,毕竟周代比殷商时代的依稀渺茫要好得多,我们大体可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周代是继承了殷商的传统还是改变了殷商的传统?西周知识系统的基本格局与殷商是否有了本质的差异?西周思想世界的基本依据与殷商是否有了根本的不同?

殷周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