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还有一类考古资料似乎特别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观念。至今出土的大量铜镜背面,大都有一些铭文,这些铭文固然是一些平常的吉利话,但也透露了当时人的普遍想法,这些想法可以分为几类。
铭文的第一类内容,是对人的寿命永恒表示企盼,他们期望在世间延寿,更羡慕仙人的永恒自由:
千秋万岁。
与天相寿,与地相长。
延年益寿辟不羊(祥)。
尚方作镜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翡(飞)回名山采芝草。[27]
铭文的第二类内容,是对世间的幸福表示羡慕,这当然很符合人的心理,如果生命存在,那么下一个愿望当然是生存得更快乐,所谓“幸福”的标志,其中一个是“富”,一个是“贵”,“富贵”包括“乐无事,常得意,美人会,竽瑟侍”,也包括“商市程,万物平,老复丁,复生宁”,享受与事业都要顺利,所以他们期望:
大乐富贵。
常贵富,乐未央。
大乐贵富得所好,千秋万岁宜酒食。
除此而外,所谓“幸福”的内容还有盼望家庭和睦与团圆,因为在古代中国,除了个人生存与幸福外,毕竟人是家庭的成员,特别是对于女子来说,家庭就是一切,所以铜镜铭文中还有:
愁思悲,愿君忠,君不说(悦),相思愿毋绝。
君行卒,予心悲,久不见,侍前稀。
当然,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生命、幸福、家庭毕竟是一生一世的事情,要想真正生命永恒,最实际的是子孙的绵延,所以铭文内容又有相当多的表现:
家当大富乐未央,子孙具备居中央。
七子八孙居中央,夫妻相保如威央兮。
令吉祥,宜孙子。
铭文的第三类内容,则表现了当时人们心目中,“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在那个时代,人们对于“中国”的认识与过去已经相当不同,对四夷强大的警觉,改变了人们一直不曾细细思索的“天下”观念,对四裔的知识的日益丰富,反过来在人们心目中凸显了“中国”的意识,毕竟在同一个地域、同一种文化、同一种语言中生活,人们渐渐认同了这个国家,把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它相连,希望自己所在的这个国家能够平安和富强。有好几个不同制作者所造的铜镜上都写着同样的铭文,正说明这个铭文表现的“国家”,是汉代流行的,也是被共同认可的思想:
□氏作镜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
人们还把他们所能够想到的所有关于宇宙与社会的不言而喻的哲理,对于人生的希望,都与“中国”联系起来,写在铜镜的背后,西汉后期的一面禽兽规矩镜的铭文写道:
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道康兮,□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羊,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帝元吉有纪纲。
天下、海内、四夷:民族国家的确认
其中,益阳出土的一面铜镜上,长达七十字的铭文,似乎把当时一般民众所有的理想和愿望都写上去了:
李氏作镜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得天力,传告后世乐无极,自有纪,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夫妻相爱如威田鸟,长宜子。[28]
铜镜之所以铸有如此的铭文,用镜作镜的人之所以相信这铭文有如同谶文的应验,是因为铜镜的铜被认为是“金精”,而镜子的明澈又有特别的神秘意味,据学者的研究,古代中国人对铜镜怀有神秘感,从先秦以来就有,但“把镜子当做这个世界的支配者,作为帝王权力的象征而神秘化、神灵化”,则从西汉末年谶纬大盛时就已经十分普遍[29],特别是铜镜是仿照天象而作的,因此它仿佛是天的象征,它的周边所常有的天干、地支名称以及四神、八卦、二十八宿,就仿佛天圆如笠,而“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见日之光,天下大明”的铭文,又使人们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它的“形”与“质”都是以“天”为依据的[30],因此它具有“天”的神圣意味,也有着“天”一样的不言而喻的神秘力量,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把心中的所有理想和信念都写在了上面。
秦汉一般思想的总结
外在的宇宙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