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背景与一般思想水平
从马王堆帛书帛画说到考古发现中重现的秦汉普遍知识背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相继发掘,给人们重新认识秦汉思想世界提供了一幅过去从未看到过的图景。过去历史学家仅仅凭借《史记》、《汉书》以及少量典籍勾勒出秦汉的思想世界,但是,历史文献与实物在时光流逝中的不断散佚,掌握历史解释权力的人们对历史的不断选择和诠释,使我们只能透过遗存并不算多的记忆与经人删订的史料来重建历史,而重视经典作家与精英思想的思想史传统,又使这种记忆和史料“经典”化,于是可能距离实存的历史越发遥远。比如说,秦汉黄老兴盛与武帝时代的独尊儒术,两汉谶纬与经学,再加上一个王充,似乎就可以构成思想史这一时期的主干。但是,马王堆帛书与帛画的惊人发现,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并不全同于过去思想史所描述的世界[1]:
——这里有《老子》、《黄帝书》(《经法》、《十大经》、《称》、《道原》)、《五行》、《九主》、《易经》及《易传》(《系辞》、《二三子问》、《要》、《缪和》、《昭力》、《易之义》)这类后来进入上层思想世界的内容。
——这里也有《战国纵横家书》、《春秋事语》一类可以算是历史之学的著述。
——这里有《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相马经》、《导引图》、《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刑德》等等在后人看来是民间信仰和使用技术类的东西。
——这里还有城邑和园寝图、神祇图、升龙图、地形图等等图形文书。
一个墓葬中所收藏的读物,往往是墓主所涉猎的书籍,而一个墓主所涉猎的范围,可能代表他这一阅读群体,在一个阅读群体所涉猎的书籍中,大体可以测定当时普遍的阅读范围,而这个普遍的阅读范围大体上就透露了这一时代的知识水平和思想兴趣。毫无疑问,马王堆帛书与帛画所呈现的知识大体包括了六经与诸子中的黄帝与老子之学,儒者的易学与五行说,近世的历史典籍,数术方技中的刑德、医方、占卜、导引,此外还包括了当时人所实行的祭祀葬丧技术,如果再参考近年来睡虎地出土的秦简《日书》,阜阳双古堆汉墓中出土的占卜类《易》,在定县八角廊汉墓发现的竹简《文子》、《儒家者言》,在临沂银雀山汉墓发现的《孙膑兵法》、《孙武兵法》、《唐勒》、《六韬》,张家山汉墓中发现的《奏谳书》、《引书》、《脉书》、《历谱》、《算术书》等等[2],把考古发现的种种“书”综合起来,正吻合《汉书·艺文志》将知识归为六艺、诸子、诗赋、兵家、数术、方技六大类的分类,它提醒我们,《汉书·艺文志》的分类表所显示的,才是秦汉思想世界的实际状态,在那个时代,人们关心的不仅仅是关于天道的哲理,关于世道的治理,关于人道的伦理,而且还关心种种实用的知识与技术。例如他们对于显示生活中困厄的解除和生命的延续有极大的关怀与热情,他们不仅用种种技术如医药来寻求,用种种占卜来预测,还运用象征仪式来祈禳,使生活幸福与生命绵延。在他们的思维世界中,这些知识与技术都在一个并无冲突,甚至同样拥有不言自明的依据,故而令人深信不疑的大体系之中,思想史不能无视它——普遍知识背景与一般思想水平——的存在与意义。
在那个时代人们关心的不仅仅是关于天道的哲理、世道的治理、人道的伦理,而且还关心种种实用的知识与技术
传世文献记载中的一般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