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医心病概述

三、中医心病概述

中医心病是指由于情志所伤、禀赋不足、年老体衰、久病失养等引起心的生理功能紊乱,及联系脏腑经络及精神活动病理变化的一类病证。其基本概念包括心系病证的病名沿革、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辨证论治、转归预后、护理康复、保健预防的各种诊疗措施。

甲骨文中既有“心疾”的字样。《黄帝内经》中《素问·脏气法时论》谓:“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心病者,胸中痛。”

中医学以藏象学说为基础,确定了以心、肝、脾、肺、肾为中心的五脏功能系统,建立了脏腑辨证体系。《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邪客》又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说明心是五脏六腑之首,其统领地位与其所司功能是分不开的。因心主血脉,全身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皆赖以濡养;心司神明,是精神情志思维活动的指挥中枢,也是生命活力的体现;脑虽为元神之府,然脑髓需靠心血之充养,始能精力充沛,意气风发,故曰脑寓元神,而心为之主。故心病的证候特征主要表现为血脉运行障碍和神志精神活动异常。

《灵枢·经脉》记载:“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手少阴心经的循行沟通了心与脏腑、形体官窍的联系。《素问·五脏生成》云“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在脏为心……其志为喜”,《素问·宣明五气》云“五脏化液,心为汗”,这些记载说明了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故中医心病以心藏象为中心,以心主血脉、心主神明为理论基点,联系心之外窍、外合,涵盖心、心包络、小肠及相关脏腑、经络、舌、脉的临床病证及其辨证论治等内容。

由此可见,中医学“心”的概念,与西医学的心脏有某些相似之处,而在功能方面又有所不同。故中医学心病与西医学心血管疾病的范畴又有所不同。从中医学角度来讲,心病有三个内涵:一是与“心主血脉”功能相关的疾病,包括西医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二是与“心主神明”功能有关的疾病,包括西医的某些高级神经系统疾病;三是与其他脏腑相关的疾病,如由心功能失调诱发的某些口腔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