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脏腑经络传变
2025年08月10日
4.脏腑经络传变
心水的病位往往不是单独在心,而是其他脏腑经络久病,累及于心。如喘咳日久,肺肾气虚,痰气阻遏,久则累及于心,使心阴阳俱损,发生心水。正如《素问·咳论》中记载:“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心水属“阴水”范畴,其病位在心,但与肾、脾、肺、三焦诸脏密切相关。基本病机是在正气内虚的基础上感受外邪,伤及脾肾阳气,导致气滞血瘀,阳虚不化,水气上凌心肺,外溢肌肤。心水证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短气而喘,心悸而烦,神倦乏力,为心之阴阳俱损,虚为其本;喘呼不能卧,水肿腹水,面唇青紫,瘀血,水停,痰饮,实为其标。
发病机理上,心血不能濡养诸脏、心阳不能下温肾水、心火不能温暖脾土等都会影响脾之转输、肺之肃降、肾之开益,从而加重水肿。而脾为气血之源,肾寄真阴真阳,肺主一身之气,都会影响心脏的病变。此外,瘀血阻滞,三焦水道不利,往往使水肿顽固难愈。因此,心水之病,实为内伤之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