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病因与病机

二、病因与病机

1.心血不足,忧愁思虑,心脾两伤,营血不足;或产后精神创伤,失血过多,心失血养,神不守舍。

2.阴虚火旺,情志素激;或久郁化火,火灼阴液,上扰心神。

3.痰火上扰,素体脏虚;或五志过极化火,熬津成痰,痰火上扰清窍。

4.肝失疏泄,《金匮要略心典》言:“皆所以求肝治之,而宅其魂也。”也有人认为,肝之职失常在脏躁的病因病机中占主导地位。人体的气机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肝之疏泄有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行的生理作用,是全身气机之枢纽所在。若枢机失利,必然导致各脏腑气机的紊乱。

脏躁者,躁扰不宁也,非脏的气血不足、失于濡润而干燥,乃脏本身的功能失于梳理,发生紊乱,从而出现躁扰不宁的现象。脏躁,现在已经将其归属于情志疾病,属于中医学五志中“志”的改变。《灵枢·本神》云:“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从其发病原因看,大多数患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包括来自家庭、社会和自身的压力,导致情志发生紊乱,引起各个脏的功能失常,发生病证。

肝藏魂,若肝藏魂的功能失职,则易引起“魂不守舍”的表现。肝主疏泄,生发阳气,调畅气机,使气机运行通畅,肝的功能正常,各脏腑的功能才能发挥正常而不郁滞。肝的疏泄功能失职,肝气郁滞,母病及子,引发心的功能失职,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统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主神明失职,则可引发人的心神发生紊乱,出现“癫、狂、躁”的表现。肝气郁滞,郁久发生乘脾,引发脾的运化升清功能失职,脾藏意,思虑伤脾,若脾的功能失职,则人易发生主意志改变的疾病;同时,思虑伤脾,相反脾病必然导致人的思虑改变,或思虑过度,或思虑无序,导致人的意志发生改变,最终影响心主神明的改变,亦即子病及母。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同样可累及肺的功能,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及朝百脉的功能失职,肺藏魄,若肺藏魄的功能失职,则易发生“魄虚”之候。肾藏精,肝肾同源,同为化生精血,若肝的功能降低,必然影响肾的藏精功能,出现肾精不足的表现,肾藏志,肾精不足,藏志失职,可引发人的志意改变。

总的来说,脏躁的发生,首先累及肝,导致肝的疏泄失职,少阳疏机不利;累及脾、肺、肾三脏,引起脾的生化升清失常,肺的宣发肃降及肾的藏精功能失职;最终影响心,导致心主神明的功能失职,发生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