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水案(阳虚水泛证)

1.心水案(阳虚水泛证)

赵某,男,86岁,2011年1月13日初诊。主诉:心悸伴下肢浮肿数日。病史: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病史十余年,常服用扩冠药物。近2个月来出现精神委靡,身体乏力,下肢浮肿,心率偏慢。心电图提示平均心率45次/分,T波改变。西医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虑其风险较大,患者故选择中医治疗。诊时患者神疲乏力,动则气促,下肢浮肿,畏寒肢冷,间有胸闷不舒,小便量少,胃纳一般,大便通畅,夜寐尚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迟。检查:心率约40次/分。西医诊断:慢性心功能不全。

辨证:宗气不足,心阳衰微,水湿内停,夹有瘀血。

治法:遵升补宗气及“离照当空,阴霾自散”立法。

处方:生黄芪30g,党参15g,升麻6g,苍术10g,白术10g,蔓荆子15g,葶苈子15g,熟附子6g,赤芍15g,白芍15g,防风10g,防己10g,桂枝3g,猪苓15g,茯苓15g,泽泻15g,泽兰15g,车前草15g,川芎15g,麻黄6g,炙甘草6g,14剂。

二诊:进参附五苓法切中病机,气促见平,下肢浮肿有减,舌胖,苔白,脉沉细。阳虚血瘀,仍以温通为事。

处方:生黄芪20g,党参15g,升麻6g,苍术10g,白术10g,蔓荆子15g,葶苈子15g,熟附子3g,赤芍15g,白芍15g,防己10g,桂枝4.5g,猪苓15g,茯苓15g,泽泻15g,泽兰15g,益母草30g,当归10g,麻黄6g,炙甘草6g,14剂。

上方加减治疗1月余,患者心率达到65次/分,下肢浮肿基本消退,精神转佳。上方基础上加减,继续巩固疗效。

按:患者久患胸痹,宗气不足,累及心阳,阳不制水,水湿泛溢,加之病久有瘀,故取升补宗气为主,温阳活血为辅。参附汤振奋心阳;取泽兰、泽泻、车前草、益母草活血利水,使瘀从水道而去;黄芪、赤芍、防风三药合用,为王清任之黄芪赤风汤,益气活血,且防风有“风能胜湿”之功。宗气得升,心阳得振,水湿得利,药到而病减。

——胡琪祥,曹振东.颜氏内科学术经验丛书——颜乾麟医话医论医案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