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昏迷
2025年08月10日
6.昏迷
昏迷是突然出现的不省人事、神志不清的急症。中医学认为,昏迷是由元气、元阴耗竭,清窍失养,或因邪热内陷心包,痰浊蒙蔽,阳明腑实,痰热交阻,闭塞清窍所导致。《黄帝内经》中虽无昏迷的记载,但有“不知人”“尸厥”“煎厥”“薄厥”等与昏迷相关的记载。汉·张仲景《伤寒论》对昏迷的症状与治疗有进一步的认识。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尸厥”“卒客”之称。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郁冒》云:“郁有郁结而气不舒也,冒为昏冒而神不清也,世谓之昏迷者是也。”古代文献对昏迷的命名较多,如“神昏”“昏厥”“昏蒙”“昏愦”等。而现代医家多宗“昏迷”之说,且渐趋统一。昏迷的诊断要点为以神志不清、不省人事为特征。以实证多见,多因外感时疫之毒,热毒内攻或内伤脏腑而致头脑受邪,清窍闭塞,神明失用,发为昏迷。症状可突然出现或在疾病过程中逐渐出现。其轻者神志恍惚、谵妄、烦躁不安、表情淡漠与嗜睡;重者昏不知人、呼之不应。病人常有外感热病与内伤杂病史,如中暑、中风、消渴等。西医学认为,昏迷与各种脑病脑炎、肝病、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以及药物、化学品中毒、电击伤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