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名医医案精选

八、名医医案精选

【案一】真心痛案(心脉痹阻、元气虚脱证)

抗某,男,65岁,某大酒店厨师,1990年7月2日由门诊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小时左右突感胸闷,左前胸隐隐作痛,未曾介意,自服糖盐水约300mL,以图缓解。据云既往曾几次胸痛发作均用上法而缓解,此次适得其反,胸痛逐渐加剧,痛如锥刺,如刀绞,难以忍受,且痛及肩背。遂到本院门诊就医,经心电图检查发现:急性广泛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偶发室性早搏。即由门诊送入急诊室抢救。查:患者神志清,但面色苍白,汗出如珠,心悸怔忡,气短息微,语音低沉,四肢厥冷,双手护胸,口唇青紫,口干思饮,大便二日未解。舌质暗红,舌苔灰白,六脉沉涩无力。

辨证:气滞血瘀,心脉痹阻,元气虚脱。

治法:祛瘀活血,温通心阳,大补元气。

处方:北芪30g,党参30g,丹参20g,赤芍30g,当归15g,红花10g,桃仁15g,炮山甲12g,川芎10g,甘草10g,田七3g,桂枝3g。复渣,分三次温服。另花旗参10g炖服,上下午各一次。

二诊:1周后复查心电图,结果:亚急性广泛性前下壁心肌梗死;肢导联低电压。患者精神转佳,唇舌淡红,面色较前红润,胸痛减轻,汗出大减,四肢温暖,饮食知味且善饥,每日解大便一次。以上法随症加减,巩固疗效。

患者住院29天,能下床活动,临床治愈而出院。

按:上方用桃、红、归、赤芍、丹参、田七祛瘀活血,疏通经络以止痛;炮山甲增强通络散瘀之力。这大批祛瘀活血药由大补元气之党参、北芪带入血分,从而发挥了“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以达到“通则不痛”之治疗目的。更以独参汤大补元气,桂枝温通心阳,共凑回阳固脱之效。本案在抢救过程中,结合吸氧、镇静止痛、预防感染、血管扩张及补充能量等综合措施治疗,患者面色渐见红润,出汗略减,但仍气息低微唇舌暗红,故坚持以上法继续治疗。

——李瑞云,黄道金.“补气养阴,祛瘀活血”法治疗“真心痛”3例体会[J].海南医学.1991,2(4):59-60.

【案二】真心痛案(气虚血瘀、寒痰痹阻证)

患者甲,男,48岁,住院号3050。因胸部疼痛,放射至右上臂5天,伴呕吐、量少,每日约5次,并伴有汗出、眠差、纳差。于2010年12月8日来院,测血压15.5/13.5kPa,心率68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快慢不一,心率与脉搏不一致。心电图诊断:心房纤颤,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演变期,左心室肥厚兼劳损。西医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房颤,高血压病Ⅲ期。舌质淡,舌边有齿印,苔白中间厚略黄,脉结细弱弦。

辨证:气虚血瘀,寒痰痹阻。

治法:温阳通痹,理气豁痰兼益气活血。

处方:红参25g,黄芪30g,桂枝10g,炙甘草10g,当归15g,白芍20g,枳实15g,厚朴15g,瓜蒌15g,薤白15g,丹参15g,川芎15g,红花15g,赤芍15g,降香10g,牛膝15g,水煎服。另用三七、元胡粉各5g吞服,胸痛较重时加用速效救心丸15粒舌下含服。

二诊:上方服用7剂后,自觉精神转佳,继以本方为主调治。

药后心绞痛基本没发作,血压稳定,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虚缓。心电图下壁病理性Q波,T波好转。住院50天出院。

按:辨证分型治疗真心痛强调局部与整体相结合、辨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本病常见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脉法,在辨证组方中要加重人参、附子、葶苈子等药的用量。

——李华.辨证分型治疗真心痛[J].中医临床研究,2013,5(8):52-53.

【案三】真心痛案(心气不足证)

刘某,男,62岁,1965年5月8日初诊。1年多前,因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而入住某医院,经抢救逐渐好转。去年5月、10月、12月各发作一次心绞痛。既往有糖尿病史。患者常感口渴,喜饮水,不能久坐,近来因体力活动多,下肢肿、疲乏无力、四肢关节痛、心悸不舒、轻度心衰。检查心电图示:心房纤颤,陈旧性心肌梗死。脉左沉细,余弦缓,舌红薄白苔。

辨证:心气不足,兼有风湿。

治法:益心气,祛风湿。

处方:北沙参三钱,麦冬二钱,五味子一钱,炒远志一钱,炒枣仁三钱,生龙骨三钱,炒小麦三钱,天麻二钱,桑枝三钱,松节三钱,化橘红一钱,大枣三枚。七剂,水煎服。

二诊(5月27日):药后症减。近又因劳累,前天早晨头晕、恶心、呕吐、面色img白,很快好转。咳嗽有痰,偶带血丝。检查尚有轻度心力衰竭,心电图仍为心房纤颤。头枕部生一小疖子。脉沉滑无力,舌红苔白腻。证属心气不足、营卫不和、气血失调、内热发痈,治宜调营卫、益心气、和气血、解痈毒。

处方:西洋参(或北沙参)一钱半,麦冬二钱,五味子一钱,生黄芪三钱,当归一钱半,连藤、银花各一钱半,土茯苓三钱,陈皮一钱,炙甘草一钱,大枣三枚。五剂,水煎服。

三诊:头枕部疖肿消散。原方去连藤、银花、土茯苓,加远志一钱,炒枣仁三钱,继服而渐好转。

按:患者冠心病,曾发生心肌梗死。自觉心悸,下肢浮肿,脉左沉细,检查尚有心衰、心房纤颤。证属心气不足,故始终用生脉散加远志、枣仁等;兼风湿,选用天麻、桑枝、松节,祛邪而不伤正;头枕部生疖,合解毒之品,并用补血汤,扶正祛邪。

——中医研究院.蒲辅周医疗经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

【案四】真心痛案(寒痹心脉证)

曾治一人,证势危,不忍坐视,用麻黄、附子、干姜、桂心各二钱,猪肝煎汤,频灌,渐次转温,死中求生之一法也。若真头痛,急灸百会穴数壮,再用乌、附、参各二钱,姜浓煎,吞黑锡丹三十粒,非此猛剂,不足以追失散之元阳,而散其外真之寒邪。

——王肯堂.肯堂医论[M].北京:中国书店,1986.

【案五】真心痛案(寒邪直中证)

何某,年三十余,忽患心痛,甚则昏厥,急召余诊。唇面俱青,以手紧按胸膛,痛剧不能言,脉之左关尺紧,寸口如循刀刃,右手不克诊,以紧按胸膛故也。余曰:此真心痛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虽卢扁复生,不能救也。逾时果卒。

——崔凡芝.一得集[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