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病因与病机

二、病因与病机

1.久居湿地,或经常涉水淋雨,或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导致湿邪内生,困阻脾阳,运化失司。脾失健运,湿阻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蒙清窍。脑为精明之府,今精明之府被湿浊所蒙,清阳不振,脑神不展,故而昏昏欲睡,不能自主。

2.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或久病伤脾,致脾气虚弱。脾主四肢,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则运化水谷失司,卫气盛于内,则虚于外,加之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荣于脑,故困倦嗜卧,尤于食后精神昏昧,困倦不能自已。

3.素体阳虚,或年事已高,或久病克伐阳气,或劳损过度,均可导致阳气虚衰,“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而瞑目”,阳虚阴盛,故而多寐嗜眠。

4.或因外伤,或因惊恐,又或杂病失治误治,均可导致气血逆乱,痰瘀阻络,脉道闭塞,气血运行失调,阳气不能畅达全身;瘀血阻滞心窍,蒙蔽心神,都可使神机不活而神倦嗜睡、怠惰嗜卧。

5.外感邪热、郁于胆腑,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热,均可致胆热气实,胆腑失于清净,荣卫壅塞,而精神昏愦,常欲寐卧,昼夜耽眠。

多寐的病机关键是湿、浊、痰、瘀困滞阳气,心阳不振,或阳虚气弱,心神失荣。其病位在心、脾,与肾关系密切,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心、脾、肾阳气虚弱,心窍失荣;标实则为湿邪、痰浊、瘀血等阻滞脉络,蒙塞心窍。

病变过程中各种病理机制相互影响。如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水津停聚而成痰浊,痰浊、瘀血内阻,又可进一步耗伤气血,损伤阳气,以致心阳不足,脾气虚弱,虚实夹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