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情内伤
2025年08月10日
(二)七情内伤
七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由五脏生理功能所化生,是人体对外界事物不同的情绪反应,《素问·天元纪大论》中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而“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脏生五志,同时五志又作用于五脏,强烈持久的心理刺激,超出了人体本身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阴阳失调,引起相应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心又是情志的发生之处和主宰者,统领五脏,倍受影响,《类经》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赅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故精神情志所伤,首伤心神,次及相应脏腑,如《灵枢·口问》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故《类经·疾病类·情志九气》对此解释说:“情志所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
一般情况下七情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但当七情反应太过,超越了人体生理和心理的适应和调节能力,损伤脏腑精气,导致机能失调,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对情志刺激的适应和调节能力低下时,可引发或诱发疾病。七情致病,主要导致脏腑气机失调,而气机失调又可妨碍机体的气化过程,引起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从而继发多种病证。气机郁滞日久,可化热化火;气血运行逆乱,亢奋有余,以致火热内生;精血津液输布不畅,产生瘀血、痰饮等病变,从而诱发心系疾病的发生。如《素问·举痛论》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而心病的情绪变化多在喜、思、怒、惊、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