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五苓散

3.五苓散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71条:“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药物组成]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煎服方法及服用宜忌]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主治病证]用于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方义阐述]方中茯苓、猪苓甘淡,入肺而通膀胱为君;泽泻甘咸,入肾与膀胱,利水渗湿为臣;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使以桂枝外解太阳表邪,内助膀胱气化。配合成方,既能健脾祛湿,又能化气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