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朱丹溪

3.朱丹溪

水肿之因盖脾虚不能制水,肾为胃关,不利则水渍妄行,渗透经络。其始也,目窠上微肿,颈脉动,咳,阴股寒,足胫胀,腹乃大,其水已成矣。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短气不得卧者,为心水。

腰以上肿宜汗,腰以下肿宜利小便。主治,使补脾气,实则能健运,以参、术是也,佐以黄芩、麦冬制肝木。腹胀加浓朴,气不运加沉、木香,使以通利,是必痊矣。开鬼门、洁净府,正此谓也。外有湿肿,用加附子,脉沉细是也。又有肿痛,为中寒也,加炮附是也。

虚则宜补脾以养肺,流湿以散气。治以参、术,佐以平胃、茯苓。热加芩、连,血虚四物,死血桃仁。

——朱丹溪.脉因证治[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